吳永嘉:多項經濟數據轉差 港商宜居安思危
儘管金融市場早已炒作中美兩國將會達成貿易協議,帶動經濟再造高峰,然而雙方在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均擺出強硬姿態,劍拔弩張火藥味濃。現時新一輪談判破裂,暫時没有「建設性」的進展,預計爭端走向圓滿解決的階段只會越行越遠,打擊環球經濟,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系,身處夾縫,經濟難免必定受到影響。此外,多項亞洲及本地經濟數據均顯示,實體市場未如股市般樂觀,港商及投資者確實不宜過度憧憬。
近日南韓政府公布4月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滑2%,已連續五個月衰減,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首見最長跌浪;與此同時,台灣財政部統計處公布4月出口訂單跌幅亦大過預期,按年減3.3%,已是連續六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兩地對中國的出口跌幅顯著,南韓4月對華出口下降12%;台灣4月對香港和中國出口亦按年下滑14%。事實上,雖然內地首季經濟增長達6.4%,略好過市場預期,但進口需求未見增加,截至三月已連續四個月下滑。上述數據一向都被不少經濟學家視為「全球貿易風向指標」或「經濟晴雨表」,出口下滑,主要反映半導體晶片價格持續下跌,智能手機市場盛極而衰,中國經濟保持減速趨勢,以及全球經濟放緩仍未脫離危險期。
除了亞洲經濟數據轉差,中美貿易戰對本港的影響亦逐步浮現。政府統計處公佈,受到出口及內部需求增長減慢等影響,本港今年首季GDP僅增長0.5%,遠差過市場預期的增長1.9%,為2009年第3季以來最差。此外,本港今年2月零售總銷貨價值為407億元,按年跌10.1%,遠遜市場預期的升3.6%,零售業銷售最近表現疲軟,反映在外圍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消費情緒依然審慎。而今年5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跌幅,分別下跌4.6%和4.7%。與去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5.7%。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台灣(跌23.9%)、日本(跌13.6%)、印度(跌7.7%)、中國內地(跌6.6%)和韓國(跌6.4%)。
在外憂內患的環境下,特區政府如何協助港商,尤其是協助中小企走出陰霾呢?
擴展香港的自貿協定網絡
香港與澳洲於今年3月26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根據兩份雙邊協定,香港公司可在澳洲市場就各類服務行業享有具法律保障的市場准入及國民待遇,而香港也可藉此加強吸納澳洲人才,進一步鞏固作為服務平台的優勢。擴展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對本港長遠經濟發展有長足幫助。
據了解,香港正尋求與太平洋聯盟簽訂自貿協定 (太平洋聯盟的四名成員,即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佔拉丁美洲近四成本地生產總值),並計劃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完成談判後,尋求加入該協定。現時,RCEP成員經濟體為東盟十國及六個與東盟已簽署自貿協定的伙伴,即澳洲、中國內地、印度、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全是香港的重要貿易伙伴。這些經濟體的本地生產總值總和接近全球三分之一。在2018 年,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的貿易總額佔香港貿易總額的74%,所以,加入RCEP可讓香港參與泛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有助鞏固香港在泛亞洲地區的貿易及投資樞紐地位。
與此同時,其他經濟體的雙邊和諸邊自貿協定倡議,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將有助加深我們與拉丁美洲的經貿合作,並為港商帶來新的商機。
擴闊BUD專項基金覆蓋「一帶一路」國家及提高最高資助百分比
本人已多次透過立法會工商和經濟事務委員會,以及在上年11月7日和4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分别提出書面質詢敦促政府當局會否再次考慮將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擴展至涵蓋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並詢問政府當局會否考慮將BUD專項基金適用的最高資助百分比(即項目總核准開支的50%)提高,以進一步減輕中小企的負擔。可惜局方只答覆會以審慎態度進一步考慮以上建議,其他針對性措施亦只聞樓梯響。
如今中美博弈下地緣政治發展及全球經貿格局正在急速轉變,香港與其坐困愁城,倒不如反思因果,盡快重新思索定位及策略,為迎面而來的經濟逆境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