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改洋名別成了出洋相

2019-06-24
 
AAA

cr.jpg

網上圖片

中國一些地區近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引發輿論關注。有媒體稱,海南的夏威夷海灘、維也納酒店因崇洋媚外需要整改,浙江溫州的「中瑞·曼哈頓」小區已改稱「中瑞·曼哈屯」,「歐洲城」改為「矮凳橋小區」。

多年來,中國許多城市樓盤小區、酒店、商場的開發商,通過起洋名或「高大上」的名字來提升檔次、招攬人氣的做法十分流行。有人這樣描述洋名泛濫的現象:早上在「普羅旺世」小區樓下吃油條,然後到「曼哈頓廣場」購物,下午去朋友家「巴洛克風情」小區搓麻將,晚上去「威尼斯水城」擼串;心情好的話再去「皇家KTV」唱歌,一天之內不僅週遊世界,甚至還能穿越時空。

地名亂象早就引起官方警惕。1996年,中國民政部就出台《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細則明確規定,地名的命名需遵循「反映當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徵」「使用規範的漢字或少數民族文字」「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我國地名」等原則。

但這一地名管理細則顯然沒有得到認真執行。20多年來,中國各地新建樓盤、商場起洋名、怪名的現象有增無減。去年底,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六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指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要求各地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

根據《通知》附件公布的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所謂「大」是指刻意誇大,即「專名或通名的意義遠遠超出地理實體實際地域、地位、規模、功能等特徵的地名」;「洋」是指崇洋媚外,即「包含外國人名的地名」、「包含外國地名的地名」以及「用外語詞命名的地名」,怪是指怪異難懂,即「用字不規範的地名」、「含義怪誕離奇的地名」、「含義低級庸俗的地名」以及「帶有濃重封建色彩的地名」;「重」則是指重名同音。

近期,陝西、河南、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按照六部委要求向不規範地名開刀,但一些地方的做法並沒有獲得輿論支持,反而招來反感。

根據海南省民政廳發佈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有84個地名因存在「大、洋、怪、重」等不規範情況進入公示之列。其中「維也納酒店」旗下的海南15家酒店、居民區「夏威夷海岸」等不規範地名類型為「崇洋媚外」,認定原則是「使用外國地名的地名」;「釣魚台別墅」「太平洋別墅」等「刻意誇大」;「帝王花園小區」等帶有濃重封建色彩……

福建漳州民政局則在「大、洋、怪、重」清理整治清單公示中,將平和縣的「東風大橋」、「琯溪大橋」列為「刻意誇大」,要求去掉「大」字,改為「東風橋」、「琯溪橋」。

輿論並不反對整治以洋為美、刻意誇大、怪異難懂和重名同音的地名,但洋名是不是就等於「崇洋媚外」,尤其是那些已經沿用了多年的小區、酒店和商場的名字,一刀切式的整改將給居民和商家帶來多少不便和損失,會不會引起民意反彈和法律糾紛,卻是官方必須謹慎看待和妥善處理的問題。

比如,海南省84個需要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有近半數屬於存在10年以上的建築,有的甚至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很多居民對此習以為常,並不認為名字沾了洋氣就是崇洋媚外。某洋名酒店企業也發表聲明稱,自己的品牌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成功註冊,為合法經營使用品牌名,對海南省民政廳要求其改名持有異議。

「大、洋、怪、重」的地名雖然有治理的必要,但也必須看到,有些地名尤其是小區的地名已經與當地居民生活融為一體,貿然改名必然會給搭車、導航、快遞等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居民甚至還得去改身份證、房產證的信息,徒增民眾反感。

另外,在中國高層一再宣示將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應對國際壓力的大環境中,為了某種「政治正確」給存在多年的洋名亂扣「崇洋媚外」的帽子,不僅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製造新的官民矛盾和社會緊張,可謂費力不討好。

整體上看,「洋名熱」是上世紀90年代後在中國興起的一股風潮,無論對錯或喜歡與否,大多已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官方整治不規範地名沒有錯,但整治重點應該放在今後,而不是追溯以往。否則,改洋名弄不好成了出洋相。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運動式的地名亂象整治工作無疑將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既然如此,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加強事前監管。

    蔡永偉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