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托兒服務不足嚴重應考慮公私合營化
香港人工作繁忙,不少人也擔心難以抽出時間及資源養育子女,而選擇不生育。近日有專業機構進行的「托兒服務滿意度」調查,就反映托兒服務顯然未能滿足市民需求,近七成人曾經歷過上班但孩子無人照顧的情況,卻有六成人未曾使用福利署資助的托兒服務,原因包括托兒服務名額不足,以及所屬地區沒有相關服務。
本地生活開支高,薪金增長和育兒政策顯然追不上,父母均需要上班的家庭日漸增加,只有很少家庭能安排父母一方全職在家,或安排親人幫忙照料。政府應正視托兒服務不足,盡快增加托兒服務的數額及延長服務時間,增加托兒所的地點,減少跨區托兒情況。
現時父母希望子女學前接受初步學習,或全面的育嬰服務,都會報名參加近乎全包的日間幼兒中心服務,除提供小朋友飲食外,亦會安排學習班或遊戲予小朋友,因此經常供不應求。但大部份幼兒中心均不設假日照顧服務,使父母往往甚為苦惱。而且全港現時獲社會福利署認可的幼兒中心只有25間, 其他未獲認可的幼兒中心又難讓家長放心,例如可能設備、空間及師資條件都較差,政府實在應推動托兒所「公私合營」。
類似建議五年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已曾推動,有鑑於公立幼兒園雖便宜,但數量不足,涵蓋率低,計劃透過公私合營,並透過聯合採購教材、設備與補助,降低幼兒園收費,推動私立幼兒園比例達致七比三。
社會福利署可研究與區議會聯手推動十八區合作,增設公營或公私合營的托兒所,既可提升當區就業之餘,也能夠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政府也可鼓勵旗下的公營房屋屋苑,以及私人屋苑,善用屋苑戶外空間或會所,成立屋苑幼兒學習班及托兒服務。民政局和康文署可給予年度額外撥款,津貼當中涉及的額外人手、管理和清潔成本,並邀請該區區議員參與監督和運作,確保有關活動場所、消防設備符合要求。
公私營合作,可望成為本地托兒服務不足的解決路向,長遠更有助釋放本地勞動力,增加本地夫婦生育的誘因,使社會人口結構及勞動人口能推動本地經濟作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