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明:從象牙塔走入市場
象牙塔的意思,就是脫離現實的學術,所謂脫離現實就是好像只是一個空談,與生活完全沒有關係。最近認識了一位學者,就是希望把他的學術研究化成現實。
這位學者就是王駿教授。王教授研究人體內的酶多年。(別問我酶是甚麼,王教授說來說去,我都是黑人問號。)簡單來說,王教授所研究的酶,是用來為細胞進行修復的。
跟教授見面後,回家跟余太說起,她似乎比我更懂︰哦~ 人愈大,新陳代謝就愈慢,你睇我塊面就知啦,對住你同兩隻馬騮,咩細胞都死啦,仲唔資助買護膚品!幸好,教授給了其中一個已將學術研究化成現實的產品予我,立即進貢!
余太一打開她的寶箱,不同品牌、不同功效、不同價錢的面膜有如塌山泥般全掉在地上。不禁令我回想王教授所分享的創業4個I中的第一個就是INFORMATION,創業前必須要了解市場,知道有甚麼競爭。王教授的產品包括護膚品及口服保養品,單是余太的寶箱中,就已有超過二十個品牌(夠誇張吧!)。一直在大學裡進行研究及教學的王教授,為何要放下安穩教席走入競爭激烈的市場呢?王教授說科學家的工作之一就是燒錢,利用社會上的資源探索自然的奧秘,但如果探索成果未能進一步換來資源,就不能成為一個循環繼續支持科學研究。只有把可行的科學原理變成產品,再普及化才能繼續有資源為科學研究埋單。所以十多年前就嘗試研究發明產品,王教授笑說︰以前只需顧著研究,教好學生就可以了,但現在由科學家搖身一變成為企業家,還要顧及員工、產品質素、社會責任、股東利益等,責任更多更重,比做研究更加難呢!
之前所說的創業4個I,就是王教授這十多年的創業經驗累積,除上文說到的INFORMATION,還有INNOVATION,必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並進才能做出最切合市場需要的產品;還有INCENTIVE,無論是科研抑或是不同崗位的員工都需要有滿足感,及工作動機,才能對公司投入,盡力工作。最後,亦是非常重要的,就是INVESTMENT,沒有人投資產品,就難以繼續創新。
政府近年支持創業,也很支持科學研究,王教授也在科學園設立門市,出售產品。作為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之一,王教授指出香港的科技水平屬世界前列,但卻欠缺科研人手。這反映著科研領域還發展成一門有前途又有錢途的事業。政府過去幾年重視科研,亦鼓勵初創公司,這算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他相信發展下去,配合再工業化,生物科技這些乾淨工業,不需要很大的廠房,在香港其實是大有可為的。如何拓展市場一直是初創的難題,王教授認為必須要放眼大灣區,區內有技術人才以至比香港大很多的市場。香港科研水平高,可以帶領整個大灣區發展生物科技等創新工業。
近日喜歡跟大家分享創業故事,王教授是幾位主人翁中比較成熟。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創業是年青人的專利,這無疑是為種種機遇設限。
當大家問自己為甚麼(WHY)時,不妨也問問為甚麼不(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