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從高鐵站中標講到地產商目的
上月27日,尖沙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總站上蓋地皮開標,由於政治經濟狀況太差,市場一直擔心流標,結果「新鴻基地產」(016)以呎價13,345元中標,平過5年前鄰近中間道的價格,但總單價是破紀錄的422.32億元。
我不知道這究竟是否代表了「新地」看好後市,因為大集團的運作模式,和小生意並不相同。
我們這些小角色,看淡後市,可能把手上所有股票沽出,把除自住樓的所有房子賣掉,經營小生意者,甚至把店子關掉,以免遭到損失。可是,大公司卻不可能這樣做,就是不看好後市,為了維持市場地位,為了維持現有的規模,不管後市是好是壞,也要繼續經營下去。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市場的生態位,如果你不維持一定的生產量,將會因為沒budget而失去在地政署、在區議會等等的關係網,也會失去在建築界的影響力。
例如說,「新地」有一team人,專門去意大利物色雲石礦,同一個礦,可以為幾個大型屋苑提供雲石,可省掉大量成本。所以大家可以見到,在同一時期,它的房子的格局都差不多。如果它減少了生產量,這team人又要不要解散呢?
所以,做大生意雖然有規模效應,但是轉身的彈性卻比不上小公司。
在這裏,我要講一講美國的第一大地主,就是首富Jeff Bezos,亞馬遜的大股東。他買這麼多的土地回來,顯然不是為了投資賺錢,皆因有甚麼生意比亞馬遜更能賺錢呢?估計一來是為了保值,二來是像玩大富翁,單單擁有很多土地這件事本身,已經是夠過癮的了。
說回像「新地」這些公司,其地盤從九龍站殺到高鐵站,除了產生商業上的協同效應之外,擁有一個環頭,其滿足感也是不可以低估的。這正如我有一個地產商朋友,他在菲律賓發展渡假酒店,主因是為了個人享受,但還有7%的利潤,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畢竟,這些地產發展商的身家,連零頭也花不盡,他們賺錢的目的,只是為了更高的社會地位而已。
文章原刊於《am730》。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