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國家會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
自從「比特幣」面世後,越來越多國家及財團鑽研「區塊鏈技術」。
本年度2月,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發行了 JPMCoin,算一種以美元為支持的代幣作為的結算解決方案。此外,Facebook亦於6月開發了 Libra,聲稱將讓每個擁有 Facebook 帳戶的人可以進行價值的傳輸。還有,不少高科技財團和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加入研究及發展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銀行於8月份,亦透露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在未來幾個月後會有相關的發布。
有評論認為,「加密貨幣」和新提議的「數字貨幣」,並不是一回事。如「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是以「去中心化」的技術為主導,簡單來說,即以「大眾公開賬簿」記存,以防作偽和造假。「數字貨幣」則只採取防偽和加密等相關技術,亦或許會無可避免地要應用到「大眾公開賬簿」,但卻會以法規作為嚴格的監管交易。即技術上「去中心化」之餘,在法律規管上,又會再進行「中心化」的監控。有人認為,「去中心化」的技術暫時又能否應付及支撐一個國家每天龐大的貨幣交易量呢?另外,某些人相信,「去中心化」技術與政府的「中心化」思維亦一直存在矛盾。
筆者對「區塊鏈技術」並無多少認識,只是近來有Fin Tech公司開始與銀行提出合作,建議把相關技術發展到傳統商業銀行的貿易業務之上,銀行亦開始有相關的課堂,以增加員工的基礎知識。在朋友圈中也有人創業,打算把新技術應用到互聯網貨運及購物之上,正找創投基金支持。此外,從客人的口中得知,深圳已有不少創投公司正磨拳擦腿的做好準備,打算等候中國人民銀行的公布,希望可以早着先機。大陸網站上,亦有很多「中國式區塊鏈技術」的評論及前瞻,似乎相關技術還與「人民幣國際化」及「中美之爭」有關。更有人相信,深圳和杭州等作為中國高科技的「基地」,國內互聯綱龍頭亦在「區塊鏈技術」上擁有不少專利,肯定會在「一帶一路」及「人民幣國際化」之上大排用場,最終亦會加速邊緣化香港云云。
「大格局」會如何發展,還得要看技術細節及國際形勢之微妙變化,似乎誰也說不準。筆者對相關技術細節並不如何理解,暫時只知道,Facebook及摩根大通的發行亦不算成功,眾多「加密貨幣」中,亦只有「比特幣」一枝獨秀,但「加密貨幣交易所」盜竊案仍是時有發生,很多投資者「損手爛腳」。總的來說,我們似乎仍無法預知這一門應用技術的走向會如何,亦不見得是一面倒的樂觀。
若純以中國政府的利益立場看,在可見將來,央行或許會有兩個發展路線。其一、先發行的「電子貨幣」,或許只會是以相關的防偽及加密技術作為操作,以增加透明度及信譽,企圖把「電子貨幣」擴展開來。這種「電子貨幣」,可借助中國已發展得十分成熟的電子交易平台及支付系統作為後盾,首先在國內普及,然後再擴展至其他國家。重點是以新技術增加「電子化人民幣」的信譽及透明度。亦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可以窺避傳統銀行的國際交易及支付系統。在中美角力的大環境下,中國着實有需要另闢蹊徑,發展出與其他國際貿易夥伴的「貨幣交易」及「支付系統」。所以,把相關技術應用至「電子貨幣」及「支付系統」之上,絕對符合國家的利益與發展。
其二、中國政府在國內「否定」了「比特幣」之後,尚可照辦煮碗,另起爐灶的發展出自己的「加密貨幣」或「電子貴金屬」。在國際市場上,「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雖然不少都升價多倍,但始終仍是以「比特幣」為「龍頭」,新加入的「加密貨幣」未算成功。可是,中國政府始終可透過立法,營造出「獨市環境」,先發展出自己的「比特幣」。若政府在買賣交易、使用及存放上做好立法規管的準備,並保護好投資者,或許在中國境內更能先發展出普遍老百姓也能安心投資的「中式比特幣」。重點是「加密貨幣」以電腦程式模仿「電子貴金屬」的稀有性,亦並非由任何資產所衍生出來,實不失為一種在傳統金融市場之外的另類投資工具,或許可更有效地逐漸收蓄多年來濫發的貨幣流通也說不定。
儘管「電子貨幣」或「電子貴金屬」的發展道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更非一帆風順,但筆者始終對中國在「加密技術」之商業應用感到樂觀。還記得當年的ICQ嗎?中國卻有QQ。那時候,大家對這「冒牌貨」也是一笑置之,誰知QQ不只普及,而且還能賺大錢。反而ICQ直至壽終正寢的一刻為止,都無法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的盈利。其後外國有eBay,大陸卻有淘寶網。外國有Whatsapp,我國則有WeChat。近年,更是大陸的Alipay及WeChat pay先取得成功,Apple Pay的發展,反而不見得很順利。由此可見,中國在互聯網及電子化的應用上,都能取得成功。
無論如何,始終一切還要等中國人民銀行的公布,才可得知當中的端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