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北京給首都讓路

2020-01-06
 
AAA

45.jpg

我所在的這座城市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北京,一個是中國首都。

它是一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患有各種典型的大城市病: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房價昂貴、資源緊張……它也是一座有深厚歷史積澱的千年古城,當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它得承擔越來越重的國家樞紐功能、舉行重大會議、外交活動等國務和政務任務。

不過,這座城市的首都功能這幾年變得更為鮮明,北京則在慢慢為首都讓路,以至於有北京網民調侃:「今後二環以外的,都不屬於首都人民了。」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年—2035年)》草案前天公示,把承載首都功能的核心區域明確切割出來。

這片「首都中的首都」以天安門和故宮為中心,包含二環以內東城區和西城區的核心地段,形成了「兩軸(長安街與中軸線)、一城(北京老城)和一環(二環路文化景觀環線)」的城市空間布局。

官方對這片總面積92.5平方公里的區域給予很高的定位,稱其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以及「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地區」。

既是北京,又是首都,雙重身份給這座城市的規劃和治理帶來獨特的挑戰,疏導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近幾年北京城區布局規劃的重點。

這兩年,主政北京市的官員在疏導北京非首都功能上也動作頻頻,包括採取一些引發社會爭議的措施,例如為了城市容貌而整治「拆牆打洞」的店鋪,為了「亮出天際線」拆除各類招牌,以及2017年大興群租房意外大火後,大規模清理外來人口居住地。

2015年,北京城東部的通州被確立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從去年初起,北京市級領導機關陸續遷往通州。官方希望這場地方政府帶頭的搬遷,能帶動各行各業約40萬人遷出城區,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時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北京市遷出北京城後,城區留下的主體功能自然是服務首都。首都的規劃權責也在發生變化,上個月25日,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首次以首規委主任身份亮相併主持會議,而同樣作為首規委主任的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則是出席會議。

根據新華社通稿,當天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情況彙報時的重要講話」,「審議通過《關於首都規劃重大事項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通報2018年度北京城市體檢情況」。

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首都規劃權屬黨中央」,並強調切實把按規劃辦事作為檢驗「兩個維護」的重要試金石。在具體要求上,首規委也提出要注重「減量瘦身、留白增綠,堅持戰略留白,更好履行北京作為首都的職責」。

首規委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北京市城鄉規劃管理,屬於北京市政府的組織機構。丁薛祥出任首規委主任的安排,預示中央在首都規划上將發揮更大主導作用,從之前的幕後指示和審批,轉變成直接參与。首都直接歸中央管,不由北京地方管的新思路,相信也是要進一步強化北京服務中央的首都功能。

從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新規劃來看,北京給首都讓路或許只是一個開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座城市的未來,城市的中心古今交融、平緩開闊、壯美有序,這樣的首都環境倒是襯得上中國崛起大國的形象,只不過對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而言,只剩下首都的北京又意味着什麼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崇禮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的一個區,也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其中一個重要比賽場地。崇禮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歐陸小鎮,在冬天要是鋪滿白雪,絕對比很多網紅景點來得漂亮。但從車窗望向周圍,區內的人流、車流實在非常稀少。在冬奧光環的加持下,崇禮區也未見有效令旅遊業變得興旺,讓筆者反思了鄉村向旅遊業轉型後普遍會遇上的問題

    吳子倫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