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媒體淪犧牲品 香港成磨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掀起媒體戰。針對美方變相驅逐六十名中國駐美記者,中方要求《紐約時報》等三家媒體年底前記者證到期的美籍記者,十天內交還記者證,今後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澳門繼續從事記者工作。中美惡鬥,延至意識形態領域,媒體淪為犧牲品,而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亦無法「獨善其身」。
面對中國強勢崛起,美國改變對華政策,轉以遏制為主,中美在貿易、科技、台灣、新疆、西藏、香港等領域全面開戰。尤其是中共在十九大確立「黨領導一切」,修憲取消元首任期制,堅拒走西式道路,意識形態成為新戰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表示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回事,頻頻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批評中國駐美媒體是「中國宣傳機構」,將新華社等五家中國駐美媒體作為「外國使團」列管,變相驅逐六十名中國駐美記者。
中美政治制度不同,媒體角色也有差異。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扮演中共喉舌的角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這些官方媒體駐美已有幾十年,美方如今突然發現他們是「中國宣傳機構」,拿來說事,說到底是藉此損害中國媒體的形象,醜化中國的政治制度。
從北京的角度,整場事件是美方挑起的,中方只是自衛反擊,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有評論認為,華府趕的是中共的宣傳喉舌,北京逐的是美國獨立新聞人員,事關新聞自由,不能同日而語。但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中美互逐記者,隱然有冷戰期間美蘇互逐外交官的影子。兩大強國惡鬥,媒體不幸地淪為犧牲品。
此次事件另一焦點是燒到香港,被逐美籍記者今後也不得在香港採訪。特區政府高官當天上午被記者問到事件,落荒而逃,直至晚上才回應事件,指香港享有新聞自由,一直對在港從事採訪工作的外媒提供便利,云云。
作為高度發達的國際信息中心,香港一向吸引國際媒體雲集,一些西方媒體更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這是香港的重要特色,也是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之所以如此活躍的原因之一。事件引發「一國兩制」受侵蝕、香港新聞自由受創的爭議。
從北京的角度,禁止有關媒體在港工作是中央政府對港外交事務的職權範圍。某個程度而言,這更多的是宣示「一國」,象徵意義更大。事實上,即使實施有關反制行動,三家美國媒體在香港的新聞採編暫時不受影響。《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在香港都設有大型編輯室,《華盛頓郵報》東南亞分社社長也在香港。
必須指出的是,這只是暫時不受影響。北京的決定屬外交行為,特區政府只能配合執行。過去有駐京美國記者不獲簽證,轉來香港繼續從事中國新聞報道,今後被逐的美籍記者如果申請來港工作,香港入境處只能拒發工作簽證。中美關係良好,香港左右逢源,發揮獨特角色;中美惡鬥,香港成磨心,最終只能歸邊。這是香港的無奈,也是香港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