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銳民:「限聚令」下的香港

2020-04-06
 
AAA

 53332.jpg

一名前同事最近宣布:「我們暫時回不了南疆了!」她一家三口基於個人信仰,約10年前到新疆當義工,春節前返回香港小休,因大陸封關而滯留兩個多月。

終於等到新疆解封,女兒可以上課了,她立即訂機票。誰知卻收到最新消息:無論經陸路到深圳、廣州或直飛上海,然後轉飛新疆,都須先在深圳、廣州或上海自費自我隔離14天,到了烏魯木齊又要自費自我隔離14天,去到喀什再自費隔離四天,才可回到南疆的家,即共隔離32天,期間接受兩次化驗檢測。

另一名已在澳門置業的退休同行也訴苦:現在若去澳門辦事要隔離14天,回香港又隔離14天,合計差不多一個月,根本辦不了事。

其實,他們都是好公民,願意接受隔離檢疫,當發現不能成行,寧願暫停流動,留港支持港府抗疫。相反的,香港許多人還在到處飛,甚至遠至摩洛哥、秘魯等冷門地點,在當地受困了就向港府求援,要求包機接返。

既然有經濟條件去漫遊,他們的個人財富狀況肯定不差,為何還好意思提出要港府包機接返?疫情暴發也不是最近的事,他們明知外游有風險,仍不聽勸告留港抗疫,難怪不少網民批評他們,受困也是活該。

本來,港府一直強調以科學的漸進式方法推行抗疫措施,雖然在執行力方面引起非議,但效果也不算差。直至一批留學生匆匆從歐美逃返香港,部分人不聽話堅持在檢疫期間外出活動,才導致疫情在社區傳播。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五終於狠下心推出新一輪防疫「辣招」,包括禁止在公眾地方聚眾超過四人,俗稱「限聚令」;又訂明群組之間要保持1.5米社交距離,餐台也須遵從有關距離限制。

雖然當局列明在工作場所工作、紅白事及記者會等12類情況,可獲一定程度豁免,坊間仍有聲音質疑新法規導致港人無所適從,擔心一不留神便會誤墮法網。

其中,民建聯前北區區議員鄧根年侄兒前日於鄧公祠外舉辦百人婚宴,就被質疑違反「限聚令」。但當局解釋,「禁聚令」有兩大考慮,包括該場所是否可予公眾人士經常進入,此外也需視乎是否事先有人安排及活動時間長短等。

其實,法例仍有很多灰色地帶。當局坦言,理解很多聚集是不能避免,新措施只想規勸港人在聚集前「停一停、想一想」,是否可盡量減少聚集人數,避免傳播病毒風險。在法例實施的首兩天,執法人員主要向港人採取勸喻,要求公眾自律,大原則是勸喻及教育市民。

剛過去的周末,中環等地仍有不少外佣大聚會,巡邏警員也沒有立即採取行動,港府只透過外佣僱主及外佣中心加強宣傳。至於許多善心團體派發免費口罩,導致大排長龍,相關活動也獲豁免。

昨日是新措施實施後的第一個工作天。在微風細雨下的灣仔,食店的早市十分冷清,到午市才有大批上班族用膳,但大部分人選擇外賣,多間食店顧客大排長龍等候食物,堂食則寥寥無幾。

許多白領坦言,堂食要脫下口罩,擔心有食客口沫橫飛,加上懷疑餐具是否已消毒,不想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因應近期疫情嚴重,她們已取消了所有聚餐,也批評港府有關措施太慢了。

每年4月至6月是上市公司舉行股東周年大會(AGM)的高峰期,而大藍籌股東周年大會一般都是坐無虛席,例如中電過去三年的AGM平均有1500名股東參與,而前年長和創辦人李嘉誠以主席身份主持最後一場股東會,更吸引逾2000名小股東出席。不過,為應對疫情及符合法例要求,據悉不少上市公司正考慮除了容許小股東親臨現場外,也可透過網上方式參與。

此外,原訂明日舉行的立法會大會也已宣布取消。立法會秘書處指出,香港正處於疫情暴發以來最高風險的階段,鑒於會議期間會有大量人員在立法會大樓內聚集,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因此將按疫情發展及議程緩急,決定每次會議的安排。

總之,香港正面對極大危機,14天的「限聚令」已發出了,只希望港人自律、自愛。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