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捷 :對大聯盟之一喜、一憂及三大期盼

2020-04-30
吳軍捷
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
 
AAA

報載,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牽頭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下簡稱大聯盟),以譚耀宗為秘書長,雲集本港政商界一千多人,籌建工作接近尾聲。聞之一喜,一憂,三期盼。

WhatsApp Image 2020-04-29 at 09.44.23.jpeg

一喜:香港回歸以來最豪華的陣營認識到,「這是幾十年來最嚴峻的局面」,「香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呼籲全體港人拒絕被「攬炒」,拒絕被破壞,拒絕被撕裂,下決心,推動香港再出發。

一憂:不是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也不是說前CEO回流主政參政就未必不好。但畢竟前二十多年,都是這批人主政、議政,出主意和實際行動的,香港搞成目前這種局面,總有些做錯或做得不好的地方吧?如果沒有一個深刻反思的大改,只扯起一面大王旗,繼續沿用舊人事、舊思路、舊手法,經費充足而往壞車猛加油,仍然很難令人有信心。

以筆者在港三十多年的工作和所見,香港亂局產生,除有其難以左右的外部原因,還有其相當深刻的內部原因,因此,本人對「大聯盟」持三大期盼。

第一大期盼,是能夠看準香港社會的主要問題,帶動社會用全力去解決它。

我以為,香港的核心問題是:

一個關鍵:研究一國兩制過份聚焦一國與香港的關係,沒有着重研究香港這一制怎麼搞,致香港的資本主義走上了腐朽之路。

兩大失策:一是沒能大力安撫、改造、提升實際治理香港的骨幹之公務員隊伍。二是被引導全力投入選舉活動,而選舉文化既造成了社會的分裂,也敗壞了本應對香港全局負責的參政隊伍。

由是引發了三大現實問題:一是香港經濟活力不斷萎縮,大部分市民生活實質下降。二是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或遷怒於國家,或歸於外部破壞,而前者居多。三是教育、輿論方面在國民道德指引上的失守,導致青少年迷失了方向,成為最大的易感人群。

在歷史和現實因素的作用下,香港成了敵對勢力配合國際形勢制約中國的特佳活動空間,它們可以利用任何機會發起攻擊,而當家人對此既無足夠的警惕,也無實際制約的決心和措施。

循序解決上述問題才是真正的治理路線圖,單就具體事件論述,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處於危局的香港,大聯盟最需要的是一聲尋回香港同舟共濟靈魂的巨響。拿出一套方針,提出一個精準的口號,做一兩件大事,真正聚起人心。我們不需要成千上萬的啦啦隊員,而需要真正適應網絡戰的火箭軍,大聯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供應適用、致勝的武器彈藥,一如抗日戰爭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丘吉爾的決戰演講,羅斯福的圍爐夜話,以及斯大林的鐵甲洪流。組織多少萬人簽名、集會、上街,和人家比數人頭,不是好辦法。

第二大期盼,是能夠認清形勢,做大事。

天下大疫,中國依靠強力領導,打贏了第一戰役,保住了一片凈土。但世界仍在大亂,不久之後,中國可能遭到群毆,會有一個「脫中」的過程。正是看到了未來的危機,中央政府才提出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底線思維」。香港不可不知,在未來相當日子裡,香港或可以再次發揮中國「氣眼」的作用,或在中美博弈「打劫」中墜入深淵。(氣眼和打劫都是下圍棋中的術語),香港首先要自保,要活下去,因此我強烈建議二:

一是促成政府推出「兩年大建公屋三十萬套」計畫,香港深層次經濟結構問題最大的表症就是房價冠絶全球,衍生出其他無數的弊端。政府建設為低下層兜底的公營房屋,同時給私樓巿場以價格自由,這條正路多年來受阻於地產界的貪得無厭和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值此危急之際,政府推出兩年大建公屋三十萬套計畫,做最切實際的基建投資,估計耗資一千五百億,耗地三百公頃。兩年內解決積存戶,至少近百萬人直接受益。其後的輪候者,包括許多青年,可望三年上樓,會大大改善他們的人生規劃,改變對政府的信心。這樣一來,三行有工開,土地變活成產業鏈,大家有生路。這項投資於香港勞動力成本的計畫須特事快辦,也衝擊政府的官僚作風。更打開了解決深層次問題的缺口,重振信心。

二是發行「三千億元救港債券」,用作為全港市民兜底。讓暫時失去謀生手段,未能在現行社福政策下受惠的市民和弱勢社群,尤其是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保底,讓全體港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住基本的生活。債券首先動員大財團(包括中資)認購,可要求在九七之後賺錢的公司,按其純利百分之幾作為良心目標數,否則,如何體現社會責任?對弱勢社群的態度,是社會道德的標誌,要恢復倫常道德,既得利益者怎能不率先作出大貢獻?

這兩項不但是為全港市民派出的定心丸,而且是救生圈。只要「活下來」,香港人自有求變的韌力和搞好經濟的智慧!

這兩項的成敗關鍵,首先在把實際掌握行政資源的公務員動員起來,再不各懷心思,懶政庸政。其次在促使香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真正與七百萬市民站在一起,同舟共濟,而不是站在圈外,黃台收瓜。很高興看到大聯盟中有眾多地產商,還聽聞李超人位列譚惠珠和李慧琼之間,如果能開啟真的合作,香港就有真希望。

第三大期盼,大聯盟能夠促成全港市民的大聯合。

既要再出發,就不能只在同溫層裡求知音,只在老粉絲中找力量,一定要擴展到香港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不同意見的人群。期盼開始籌建大平台,與香港各持分者平等對話。

筆者曾經歷八、九十年代香港回歸的過程,當年中英鬥爭激烈,社會對立嚴重,人心和經濟的動蕩驚心動魄。但始終還有一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和諮委會平台,經過曠日持久的溝通、協商,終於制定出來一部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法。今天,香港任何人都面對一個大危機,可不可以設法再構建一個大平台,讓不同意見的人都有一個理智溝通的會堂,而不需要讓暴力對抗成為主要表達形式?

我不贊成把香港的主要矛盾定義為愛國和反國家的矛盾,把港人簡單分成愛國愛港和反對的兩大派,非要用壯大一派,消滅另一派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我相信香港大多數人是愛港的,從愛港到愛國只是一步之遙,關鍵在於當家人的引導工作。反港反中的勢力一定有,外來的干擾很大,香港忠於外國的人也不少。中央政府的責任是在香港真正把國防和外交管起來,也就是說,國家的駐港機構、駐軍和外交部專員公署,要在特區政府保安部門的配合下,管理在港領館及外國涉政治社團,偵破外國敵對勢力在港的破壞並繩之以法,出手鎮壓一切恐怖活動,真正切斷外敵對香港的干預和破壞。應該立即在立法會展開23條立法,如果行不通,由人大立法,香港執行。在23條的統制下,特區政府應大力取締港獨行為,使香港人有一條清晰的紅線。紅線之內,都是同坐一條船的同胞,可以就一切問題,包括「五大訴求」進行溝通、交流、談判,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當然,有人不願意接受會議協商的方式,要在街頭表演行為藝術,只要不犯法,也有自由。如果違法,照抓不誤。如果是持有外籍而又要在香港搗亂者,可考慮仿效英國人的做法,遞解出境。面對日益變幻的國際形勢,穩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再不能拖延不決了。

我期盼中的協商平台如果構建得好,有可能發展成為一類新型的議政參政機構,與民選機構相互補充。英美都有兩個議院、議會,中國有人大、政協,香港的民意為何不可以有兩個渠道表達?這說不定可以成為香港政制的一個嘗試,也是基本法修訂的一個議題。

當然,我一介市民,知之不多,也許看法有偏差,對大聯盟也許抱着過於理想化的期盼。只是近期確實看不到有對香港整體社會現狀的科學研究,一如三十多年前劉兆佳對社會分層研究,導出關信基行政吸納政治的政策一樣。市面上充斥的是兩派意見的對罵,真正能夠提供給港人思考的材料太少。

唯有期望在香港當家人的引導下,大家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防其所當防,爭取到否極泰來的一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