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飲食快餐業各出奇謀 走過疫情寒冬(下)

2020-05-04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5-04 at 09.59.49.jpeg

上篇提到在新冠肺炎影響下,飲食業各出奇謀,紛紛推出外賣、送餐服務,希望可以為下瀉的生意額「止血」。而當中服務不但能帶來商業收益,餐廳採取的措施也有助消費者和員工保持社交距離,降低社區爆發的風險。

來速服務顯商機  適當創新可變陣

來速(Drive-thru)駕車點餐,在香港地少人多、交通便利的環境下並不常見,但在歐美國家十分流行。提供來速服務餐廳通常設於州際公路或主要交通幹道旁,容許駕駛者將車輛駛進設在餐廳旁、特別設計的汽車通道,在不同站點完成點餐、付款、取餐等過程然後離開,駕駛者和乘客全程不用進入餐廳內,甚至不用離開車廂。

歐美等地居民大多駕車出行,來速模式更便利他們。疫情下,更多快餐店發展來速點餐回應顧客需求。來速快餐店所需人手比正規餐廳少,有助企業節省營運成本,工作人數少也可降低員工間感染的風險。若配合應用程式點餐和電子支付,顧客只需在來速快餐店取餐即可完成整個外賣程序,全程做到「零接觸」,保障雙方。

來速模式現在更被應用到防疫工作上,美國維珍尼亞州政府在指定地點設置來速檢疫站,有需要人士在預約後駕車前往檢疫,除了遞交文件和抽取樣本外,全程保持車窗關閉。相比在診所進行檢測,此模式有助減少病人和醫護人員接觸。

餐廳不只是餐廳  餐飲業變招成範例

除了外賣熟食,著名連鎖快餐店漢堡王就想到讓顧客動手親自下廚。餐廳公開經典食物食譜,在網上提供食材給顧客選購,選好後網上付款,速遞送貨到家,顧客就能在家初嚐漢堡廚師的滋味,吃到漢堡王的味道。此服務市場反應甚佳,不少人將完成的美食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漢堡王同時達致免費宣傳,相得益彰。

餐廳能做到外賣固然有助幫補收入,但對於高級餐廳、日本料理等食肆,礙於菜式所限,或小店因資金緊絀,難以承擔外賣送餐的支出,它們又有甚麼方法應對?

連鎖快餐店Subway就在美國南加州的店舖試行「Subway雜貨店」。不少市民表示在疫情下購買糧油日用品時有困難,同時因避免人多聚集不想到大型超市購物,於是衍生出餐廳變身雜貨店的新念頭。食材供應商大多因為食肆停業而積存大量食物原材料,有餐廳想到既然供應商有剩餘貨物,顧客有需求,何不以餐廳作平台讓顧客選購?餐廳轉型後生意額回升,也方便了不想驅車到數十公里外超市購物的消費者,供應商也可有渠道出售積存的食材,以免損失及浪費,一舉三得。加上「零接觸」體驗,包括網上訂貨及付款、駕車到餐廳由員工協助搬貨到車上、貨物速遞到家等服務,免卻顧客在超市人多擠逼的麻煩。

是次疫情影響全球,知名餐廳快餐都有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飲食打氣,不少機構亦捐助支持前線抗疫,在困難時刻守望相助,令人鼓舞。飲食業在今次疫情力求創新、轉危為機的經驗,不但為推動電子支付、網購發展注下強心針,更能及時回應消費者訴求,值得不同行業借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據估計,中國減少PM2.5排放量可能挽救的生命比因為疫情而死的人多,這些說法並不是要說這種疫症大流行對健康有益,而是想表達空氣污染的禍害比疫症更大。

    梁沛健  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