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網絡革新文藝的時代(一):藝術市場能如何轉型?

2020-05-13
楊度
新創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AAA

全球疫情蔓延,公眾活動暫停,學校改以網上教學、眾多公司採用在家上班制,對互聯網的倚重亦愈漸明晰。香港的文藝活動亦因疫情受挫,紛紛換上新衣,改以網上形式作應對。乘著數碼化的年代,全球的文化藝術也趨向以網絡平台發展,革新了傳播與接收的形式。香港的文化藝術一直也朝向此方向發展,歷經此數月,從線下走到線上,網絡又是否能成為新的平台,推進本地文化藝術的數碼化演進?

ART1.jpg

Art Basel取消的打擊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則笑話:藝術節界長久費煞思量能如何邁向數碼化;最終,一鼓疫症浪潮便使文藝趨向數碼化的演進過程加速數載。顯然,疫症當前,為求生存,文化藝術需要急速換裝轉型,對應逆境,迎接眼下無法繞過的時代波浪。

香港首當其衝的是藝術圈。二月初,疫情來勢洶洶,香港藝術界迎來惡耗--三月舉行的Art Basel與Art Central實體展覽相繼取消,變相影響藝術界的整年規劃,也大大打擊了藝術市場。Art Basel自2013年起落戶香港,成為讓香港藝術與國際藝術市場進一步接軌的橋樑,也使每年三月份成了觸目的「藝術月」。不過,疫情無疑切斷了外地與本地的畫廊、藝術家與收藏家等交流,更窒礙了藝術品的運送。一場疫症,赤裸裸地展示了藝術市場物流上的限制,好像交通運輸,與地域之間的隔閡。當本地藝壇陷入如此艱難的局面,能有如何方式應對?

早在二月初,Art Basel尚未取消香港的實體展覽時,國際畫廊已群起呼籲取消,以避過疫症以至政治審查等問題。惟香港畫廊協會發出聲明回應,認為香港的文化藝術並非如外間所形容般嚴峻,並表達對Art Basel的最終決定予以支持。最後迎來的依舊是取消的局面,香港畫廊協會亦隨即商討對策,尋找新的路徑。

從線下走到線上

畫廊開始靈活運用網絡平台,香港畫廊協會的創辦人及成員、成立於2006年的方由美術(Galerie Ora-Ora)創辦人Henrietta Tsui-Leung善用instagram與Facebook等社交平台作定期的「方由直播」,邀請藝術學者陳育強作分享;更到藝術家哈雷的工作室作訪談,拉近本地觀眾與藝術圈的距離。往日藝術家工作室的神秘面紗因互聯網的平台而被脫下,顯然對觀眾與藝術家的權力關係與位置作出第一步的改變;當我們對藝術家的認知改變了,隨之而來的是藝術家的名氣,也從而構成藝術家的「品牌形象」。畫廊的角色也不再單是銷售的中介角色,而是能同時擔任教育與推介的位置。當然,如此舉動或許也是指向藝術市場的買賣,但不能否認的是,線上平台能開闊買賣以外的可能性,也使藝術圈變得更透明。

除了方由的自主試驗外,本地畫廊與藝術機構亦聯合起來,推出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協辦的Art Power HK,致力推動網絡平台。由三月至五月期間,Art Power舉辦各類藝術座談,邀請不同的藝術家、策展人與教育工作者等交流;更有虛擬的展覽遊,以補足三月原來熾熱盛大的氣氛。雖然未知Art Power HK會否延續下去成為固定的線上平台,但此次藝術界大規模的聯合,足見對於網絡平台的信心,也可跨越地域之限,讓本地豐沛的藝術發展景象於國際間顯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日在集古齋舉辦的「顏梅華書畫展」吸引城中藝術出版界眾多重量級人物到場,香港上海文化藝術交流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薩日朗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