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博雅教育」:加深粵港大學合作的催化劑

2020-05-18
 
AAA

 17.jpg

作者: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哲學碩士研究生李博

近日,國際知名高等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0》報告。其中,香港參與排名的大學雖然在總體排名有所下滑,但是在個別領域有著不俗表現。其中,香港大學(港大)在「和平、公益與強大院校」一項中位居世界第二;嶺南大學(嶺大)在「優質教育」一項中也列全球第二。排名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來評估大學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同於常見的以「學術及相關因素」為主要權重的大學排名,「大學影響力」排名凸顯了大學在教學方面,特別是通過教學與社區及社會互動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博雅」院校有優勢
作為亞洲頂尖「博雅」院校,嶺大致力於培養學生「慎思明辨、創新、獨立思考、社會責任」的能力及品質,此次排名充分顯示了其對社會的貢獻。同樣,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全人教育」的宗旨也幫助其在社會中樹立了積極的形象。兩所矢誌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領先的「博雅大學」,在此次「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凸顯了「博雅教育」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不過內地大學在此次「大學影響力」排名中表現平平。除了上海的同濟大學表現傑出(總體排名位居世界第13),其他參與排名的大學均處在200-700之間。除了排名的不理想,上榜學校僅有九所,也遠遠落後於內地大學在其他學術性質 的大學排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內地大學只有廣東工業大學上榜,且僅僅排在401-600名。
正如嶺大校長鄭國漢教授表示,嶺大在「優質教育」一項上的傑出成就歸功於其長期致力發展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塑造不僅僅需要強大且創新的研究與教學,也需要大學積極主動跟社區合作。以合作促進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責任感的培養。而這些「博雅教育」的精髓,從此次排名來看,大灣區內地大學還未建立完整的體系。長遠來看,內地大學發展未必「可持續」,也未必「完整」。

shutterstock_302435285.jpg
在大灣區政策框架下,粵港大學有著更大的合作空間。而合作不應該局限於「高精尖」的行業與領域,反是應該具有「全面性」及「人文特徵」。港校優質的「博雅教育」資源理應有其用武之地,也應當把握大灣區這一政策紅利,發揮「博雅教育」的獨特性,來推動大灣區內地城市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多樣化」與「全面性」,從而也可另闢蹊徑、擴大平台,充分利用大灣區發展優勢,使得在港校接受「博雅教育」的學生可以「走出去」。只有找到一條「非傳統」的粵港大學合作模式,大灣區高等教育進一步合作才會有更多機遇,才可能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獨樹一幟的「博雅教育」理應有潛力創造這樣的機遇和價值。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