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記協不維護記者專業 只嚮往放縱自由(一)

2020-05-21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75344.jpg

《頭條新聞》片段截圖

媒體發掘社會真相,啟發讀者思考,為弱勢發聲,對不公義的事情不平則鳴,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力。每間媒體的公信力,是一代又一代恪守專業原則的記者,一點一滴地累積下來。在「人人都可自稱記者的年代」,只要你我手執一部手機,在社交媒體開一個專頁,然後開啟直播,就可自稱為「記者」,然後800萬人都可以是記者,那麼市民為什麼要付費購買報紙呢?於筆者而言,記者從來都應該是「專業工作」,其報道經過反覆考核,客觀持平,準確無誤。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寫出來的報道,不僅承載著所屬媒體的公信力,更突顯「專業」與「業餘」之分。近日,記協就《頭條新聞》及記者採訪示威的權利事宜上,所發表的言論,將採訪自由與新聞自由視作至高無上的擋箭牌,卻從來沒有維護記者的專業,令人失望。

干預與監管   記協你懂嗎? 

《頭條新聞》的爭議,的確是主觀判斷,筆者在此不贅,惟值得討論的是記協的回應。記協指「媒體批評人物或事件的語調及手法是否合宜,屬非常主觀的判斷,亦極度容易成為打壓傳媒的政治手段,令傳媒的運作受到制肘,記協促請政府停止干預傳媒運作。」看到最後一句,水平之低,筆者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香港電台不是私營媒體,也不是獨立王國,是一個由公帑資助政府部門,與食環署、康文署一樣,從屬於政府架構內。政府的政策局有權監管香港電台的運作,正如上司監管下屬工作,又或是編輯修改記者文章,全屬機構的內部事宜。請問記協,何來干預?

公共廣播從來都不是「無掩雞籠」,或新聞自由可凌駕一切。在香港營運的電視台與電台,均透過公共資源,即使用大氣電波及頻譜作公共廣播,因此受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監管。當通訊局收到投訴時,調查與跟進,然後根據客觀事實,作出的判斷,當中必然有主觀判斷,關鍵在於客觀事實是否成立。

翻查資料,通訊局曾接獲有36宗投訴不滿香港電台節目《C Hing 祠堂》中,有節目主持涉嫌揶揄香港警察總部被示威者包圍、唆使在場人士衝擊警總等。通訊局審議後認為,節目沒有證據顯示會鼓吹任何違法行為。當節目沒有違反守則時,通訊局自然不會採取行動,也不見得通訊局針對港台。請問記協,是否當通訊局判決有利媒體時,就不存在干預;當通訊局判決要糾正媒體行為,就變成干預?

誠然,我們不能將私營媒體準則,放諸於使用公共資源播播放的媒體。蘋果日報天天罵官員、東方日報天天針對政府部門,政府與官員只可「捱打」回應,政府不會監管,也不能監管,更無從干預。如果有一天,政府要求私營媒體,不可批評政府,那就是干預的鐵證。

專業記者的協會本應維護記者的專業。可是,今天記協在發表意見時,以「新聞自由」之名,目空一切,混淆視聽,連「干預」與「監管」也弄不清。香港媒體之死,嗚呼哀哉,未必無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地對新聞自由、公共利益的探討和重視,應該令香港明白,我們現在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空間、不斷設下紅線,是「反其道而行」!《基本法》第27條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是體現內地與香港「兩制」分別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

    陳景祥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