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中國人有沒有錢?

2020-06-08
 
AAA

3211.jpg

剛來北京那會兒,我經常向新加坡的朋友抱怨,北京真貴。

我們的辦事處在東直門一帶的辦公樓,每天中午,樓里的白領都會到邊上的商場用餐。省一點的人會到地下一層點簡餐,但動輒也要50元(人民幣,下同,10新元);奢侈的就會去樓上的餐館,一頓午餐人均120元到150元不足為奇。

午餐過後,有些白領會到商場裡的超市買進口水果,一些人則會捧着網紅奶茶或星巴克咖啡回辦公室。粗略估算,每個月的午餐開銷大概都會超過2000元。

我一直很好奇,這些上班族平時衣着靚麗、上下班背名牌包,出入各種娛樂場所、泡網紅咖啡館,永遠都在用新款手機,他們或許還得承受北京高得嚇人的房租或房貸壓力,每個月得賺多少錢才夠花?

中國人越來越有錢,好像都不是新聞了。倒是上星期,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的中外記者會上,說了一個讓很多人震撼不已的中國社會現實:中國有6億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

李克強當天是在回答一道關於脫貧攻堅的問題時提到這個數據。他直言:「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

他以此強調,「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官方將把保障困難民眾和受疫情影響的新的困難民眾的基本民生,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這段話猶如投下一個震撼彈。中國今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月入1000元雖超出官方設定的貧困線,但多達6億人處於這個較低的收入水平,似乎與「中國人民富起來」不太符合。中國領導人罕見地在鎂光燈前「自揭瘡疤」,披露中國的另一側面,也讓聽慣了中國崛起故事、造富神話等主流敘述的人有點詫異。

這組數字更大的衝擊力來自它背後的事實,甚至與很多中國普通民眾的認知大相徑庭。

中國網民是最不待見各種與收入、資產有關的統計或調查數據;每次有這樣的數據出爐,就會被噴「忽悠人」。很多網民還會嘲諷自己「被平均」,顯然認為統計數據把中國人說得太有錢了,不符合他們認知中的客觀事實。這次卻完全相反,沒有人感嘆自己「拉後腿」,有網民還半信半疑,以為這是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的一句口誤?

確實,中國經歷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去年也突破1萬美元。消費升級如火如荼,城市中各種商圈林立、大街上車水馬龍、地鐵上隨處可見新款手機,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佐證。在冠病疫情暴發前,中國人在國際消費市場都是頂樑柱,到歐洲買名牌包、到韓國採購化妝品、到日本搶購電飯煲等,有錢得讓老外都驚掉下巴。

月入1000元是什麼概念?這可能都不夠北京白領一個月的午餐錢;在北京的商場,愛美的女士只能買到一條像樣的連衣裙;一家老小到北京郊區遊玩,半天可能就得花1000元。月入1000元對一二線城市的很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更難以想像的是,這個收入水平的中國人竟然如此大規模存在,難怪很多人覺得驚訝。

所以,中國人到底有錢還是沒錢?在發展極不平衡、城鄉和地域差別巨大、貧富差距懸殊的中國,還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14億中國人中,有人為了體面的生活一擲千金,也有人抱怨被房價、孩子的奶粉費、學費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人在一二線城市過着小資的中產生活,也有人在西部的大山愁着溫飽問題,「6億人月收入1000元」可能只是現階段中國無法忽略的國情。

中國這些年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富起來」和「強起來」的信號,也不斷以大國姿態積极參与國際事務、投射影響力。中國社會圍繞「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討論也是適時提醒,不要忘記把視線拉回國內,聚焦關係到數億中國人的民生問題。而中國領導人千方百計要完成,甚至在經濟因冠病疫情面對嚴峻挑戰時都不肯放棄的脫貧攻堅任務,在這場關於「6億人月入1000元」的討論中,頓時也多了一份現實意義。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