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世路:會德豐私有化,吳家的盤算
會德豐私有化終於塵埃落定,終於可以展望將來。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世路想大家了解這一個大前提。大股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然重組也是一樣。由於大股東吳光正持股一直都超過50%,所以他根本不需為任何釋放價值的目的去分神,而早年的老股東對吳光正的印象是充滿上海人「精打細算」,早年系內架構複雜,於是需要不停提出私有化精簡架權,但出價非常不吸引。不過近十多年來,不如為何是否下一代接班關係,才有一點「轉死性」的改變,今次會德豐的出價完全是較為不錯了。但為何他會轉死性,世路當然不會知道,也不會明白。只好從細微細眼處找到。
根據收購通函稱,在私有化之前,吳光正向其女兒吳宗恩旗下多間公司購入合計6,445.6萬股,價格在44.5元至51.05元不等,動用資金達31.36億元。
世路認為,吳光正向其女兒吳宗恩購買股份,主要是因為可以趁機把資產轉移予她,作為分家部份安排,至於在收購後換得的股份,則會繼續生生不息地派息,為她作為日後生活的保障。
此外,其可以作為割斷「收租資產」及「營運資產」的紐帶。根據世路的研究,其實會德豐簡單可分為「收租資產」的九龍倉置業,及「營運資產」九龍倉,前者早自1980年代吳光正外父包玉剛入主九龍倉時已取得,管理上較為簡單,持股現時略低於50%,高於30%的全購界線,現在在開曼群島註冊,現時資產集中香港和新加坡。至於後者「營運資產」九龍倉特性是來自2007年後增持的內房資產,資產集中在中國內地,管理因種種原因較為複雜,現時持股超過50%,在香港註冊。
在私有化條款中,其實1股會德豐會換得「收租資產」九龍倉置業及「營運資產」九龍倉1股,以及12元。變相來說,「私有化」達成的效果是,我們每賣出了1股會德豐,是變相增持了九龍倉置業0.03股,減持了九龍倉0.07股,同時放棄了物業發展資產。反過來看,大股東吳光正家族是減持了九龍倉置業,增持了九龍倉,同時增持了物業發展資產。變相而言,此次私有化,你可以視作吳氏家族較為看好物業發展及九龍倉「營運資產」,同時看淡香港投資物業的前景。
至於為何持股的設計及註冊地的構想,相信也是為了日後起見。世路估計,維持九龍倉置業在30%至50%比例,可以減低買壓,令股價繼續低估,方便逐步增持,註冊在開曼群島,則像怡置系遷冊,保存在港的貴重資產。至於九龍倉持股過50%,似乎是因為握有控制權似乎能賣好價的原因,有買家的話,可以大手增持,把價錢推高,賣一個好價更容易,如果股價仍然低落,索性私有化,可藉香港註冊不數人頭規定,難度更低,待日後更好價拆骨才出售也可以。
從以上可以看到,吳光正真不愧是銀行家出身,在過去幾年幾次重組中,或短或長地考慮了傳承、政治、重組、賣盤、增持策略等方面,算無遺策之風顯露無遺,相信下一代暫無後顧之憂,至於吳宗權是否能明白父親的苦心,相信他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