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軒: 全球央行放水為初創製造融資機會

2020-09-09
蘇明軒
資深IT達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9-09 at 5.18.34 PM.jpeg

自今年3月初以來,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從4萬億美元增加至7萬億美元;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大了1.7萬億歐元;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擴大了80萬億日圓。全球央行放水,市場資金泛濫,初創企業應該把握時機。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次疫情為經濟及民生發展帶來永久性的轉變,而疫情持續,不少大企業經營困難,不但生意大幅下跌,更同時要承擔如租金及薪酬等龐大的基本開支,即使想轉型,亦有一連串因素要兼顧及考慮。反而,初創可以受惠於規模小,能夠在市場急速改變時靈活轉身。對初創而言,要成功突圍,資金、人才及嶄新意念缺一不可。

資金方面,根據CB Insights報告,世界各地的金融初創在今年第二季的募資表現超過第一季。全球而言,科技初創的募資額由第一季的79億美元上升至第二季的93億美元,當中並不包括由天使投資者、私人創投基金或從其他方式單獨獲得資金的科技初創。同時,今年第二季大額注資(即募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數量亦有所增加,相信與金融初創在疫情期間需要更多資金維持營運有關。此外,近日有媒體報導,指高盛集團考慮籌建1個規模約20億美元的新創投基金,此舉將令高盛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投資領域中成為更大的參與者。

由此可見,市場不愁資金短缺,反而是初創企業能否吸引投資者。在新常態下,人才及嶄新意念成為資產。舉例說,數碼港獲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委託執行「抗疫基金金融科技人才計劃」,一方面創造就業機會,避免失業率大升,另一方面亦能借機培育更多金融科技人才,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資金追求回報是不變道理。香港現時充滿游資,除了IPO、股市及樓市外,應該加快步伐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初創,讓香港成為初創集資基地。一眾初創應該把握時機,否則待環球央行縮表時便為時已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港府斥鉅資發展科技園及數碼港以至未來河套區之創科基建,相比內地於創科氣氛上有所落差原因不少,筆者總結為官僚化管理之詬病,令只有頭部之企業跑出並生存,而初創甚自至各園區內孵化畢業企業,於前幾年疫情間已倒閉了不少。政府上有決策推動創科創業,執行時下有對策,源於官僚式之不熱心,冷待孵化計劃申請者,批核成功率不高,對申請落選企業也欠原因,改進建議及跟進欠奉。 即使已進入孵化,官式里程碑(milestone)設定亦令不少初創疲於滿足呈報官方文件,未能全心研發及運營。

    陳承宇博士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