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裝備青年應對未來挑戰
今年四月政府班子改組後,特首表示期望改組能「重振經濟、鞏固香港金融地位、發展創新科技事業,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但目前本港內外交困,中美角力及疫情持續;加上社會撕裂,加上房屋、青年上流等社會深層次矛盾未解,不少年輕人焦燥不安,成為社會不穩的火藥庫。但政府若能推動適當宣傳及教育,可把年輕人裝備成實現本港發展大計,抵禦未來挑戰的生力軍。
不少香港青年未曾踏足祖國,對國家缺乏了解和認同,故易受媒體及網上平台的內地負面消息影響,對內地產生隔閡。政府可與青年組織合作,推動兩地青年交流,亦應配合網絡潮流,加強使用社交平台,包括透過青年常用的平台、關注的網紅作宣傳,爭取網上輿論主導,推廣政府施政、國家發展及中港合作的機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培育青年對中港事務的正確理解。
教育方面,應在不增加學生目前學習負擔下,加強學校國情教育成份,使年輕人自小認識「一國兩制」等國情基礎知識,避免受港獨等錯誤思想影響。教師於平日課堂可慘入生活例子,例如於常識課講解國家應對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如何透過全民檢測協助香港抗疫,帶出中港合作的重要性,讓他們對社交媒體上的謠言培養「抗疫力」。
教育局亦應定期與教育界溝通,透過培訓及制訂指引,確保教師都有正確的國家觀念。過去一年,少部份教育界的害群之馬,把激進政治理念帶入校園毒害學生,鼓吹港獨甚至違法達義,學校及相關部門對此必須「零容許」嚴肅處理。
除了國情教育,技能方面的教育同樣重要。不少青年人感覺發展空間和潛力不足,港府要為本港培育更多創科人才,包括自中小學起讓年輕人了解中港的創科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政府應推動大專院校開設更多創科相關課程,並撥款及牽頭成立更多獎學金,資助更多經濟困難年輕人修讀。對於在職年輕人,亦應資助他們參與人工智能及機械等創科相關課程,為他們提供更多相關升學實習渠道,於新經濟潮流下轉型。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對年輕人施以適當的宣傳及教育,裝備好國家發展的宏觀視野及技能,自能成為香港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的重要推動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