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對DQ4和泛民總辭的解讀

2020-11-12
 
AAA

DQ1.jpg

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請求,即時DQ四位反對派議員。反對派議員「齊上齊落」,集體總辭。港澳辦、中聯辦迅速表態,譴責「鬧辭」行為,指其對抗一國兩制方針,注定會「斷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此事件在香港乃至海外引起很大震動。泛民主派議員未來在香港立法會的位置怎麼擺?在香港的政治舞台還有沒有角色?應如何處理好與中央政府的關係?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思考,重新定位。

更值得關注的還在於,事件對香港今後的政治生態有深遠影響。「參選或出任立法會議員的,如遇上述情形,均適用本決定」。北京今次亮出「尚方寶劍」祭旗,無異於定下規矩,立此存照,懲戒意味揮之不去。

長期以來,立法會成了政治抗爭的擂台,拉布成了「指定動作」。以最新的表現為例,立法會從九月份開始延長一年會期,但近兩個月依然一片混亂。泛民議員阻延內會主席選舉,又在各個事務委員會不停要求點人數,經濟民生議題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菜」。長此下去,議事殿堂的憲制功能,包括討論議案、通過法案和撥款都淪為空談,受害的是普羅大眾。

北京今次出重手,事前必然對泛民支持者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做過深入評估,甚至對美國政府藉此契機操作反中議題,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之所以阻力再大也頂著上,凸顯去年反修例風暴後,中央治港思維大變。這是義無反顧「再也回不去」的變化,是「長痛不如短痛」的抉擇,是中央在香港「全面落實管治權」的最直率表達。

平心而論,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會接受一個不認同國家基本體制的人當議員。根據香港基本法104條,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是參選和出任議員等公職的法定要求。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珍惜政治訴求的多元化。但遺憾的是,反對派的許多議員們,從骨子裡就不認同回歸之後的憲政秩序,對中央的權威心存抵觸,所以不留也罷。

香港的議會政治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在社交媒體看到許多網民感歎唏噓。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沒有民主選舉這一說。一九八五年因落實《中英聯合聲明》所承諾的港人治港,香港迎來第一次立法機關選舉,開啟了民主化進程。一九九五年,民主派在立法局實現唯一一次過半,2020年幾乎清零,歷時35年回到起點。與其說北京對香港的管治越收越緊,倒不如說北京從一開始就對香港的政治要求太過寬鬆,才導致許多政治人物和團體不守方寸,亂了綱紀。當下政治氣氛一片肅殺的背後,其實是撥亂反正。

經此一役,香港市民過往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拉布,扔香蕉,點人數,被保安人員抬出場等政治遊戲,應該會逐漸絕跡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央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掃除了障礙,為香港的行政主導付出了巨大努力。香港再搞不好已沒有太多藉口,就看林鄭及其管治團隊的作為了。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