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機械人科技打造高增值產業

2020-11-16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cobot1.jpg

近年來,協作式機械人(Cobot)的銷量不斷攀升,根據英國研究機構Interact Analysis的報告,2018年全球Cobot 銷量較前一年上升六成,預期今年會達到10億美元,到2027年更可躍升至56億美元,佔據全球機械人市場的三成。

Cobot較傳統工業機械人的體積小,靈活性強,應用範圍更廣泛。而且,大部分Cobot 也不需用戶懂得編寫精密的電腦程式,操作簡易。早前,東京國際機器人展中展出了一款雙腕型機械手臂,可以配合虛擬實境(VR)訓練系統,操作員只要佩戴VR眼鏡,便能以機械人視角看見前方的影像,經過多次重複的動作去操控機械手臂後,機械臂就學會操作步驟,然後懂得摺毛巾、拿取物件,甚至「整沙律」等動作。日本Denso公司也有一款機械臂,標榜「不用專業知識」,示範影片中,操作員手握機械臂如同握住小孩的手寫字一樣,不一會,它就學曉了動作。

再加上,與大型機械人動輒數以百萬港元的價格相比,Cobot較為廉宜,一般在數十萬港元之間,兼且可以24小時年中無休地運作,所以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應用,因而令到不少人擔心飯碗不保。事實上,從很多數據證實,機械人除了可以分擔我們的部分職務,還能創造不少全新職位及工種,如懂得操作Cobot的專門技術人員就是一例。

無論如何, 企業應用機械人既可節省成本,又可提升生產力,已成為大趨勢。不過,直至目前,本地生產仍甚少配合先進科技,如因應疫情而重現的口罩生產,也以人手製作為主。我期望政府在推動再工業化時,能夠多鼓勵業界多引入如Cobot等創新科技,以打造高增值產業,提升生產能力,改善本地產品的質素,讓香港製造成為優質之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