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柏:疫情下做「良心企業」 盡量不裁員
本港上周公布的最新一季失業率維持在6.4%,看似有回穩迹象,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隨著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將於本月底結束,下月很大機會出現大幅度裁員及結業潮。面對失業人數或會「海嘯式上升」,如何保就業抗失業已成為當前政府刻不容緩的重點工作。
目前社會的主流意見大多是要求政府推第三輪保就業計劃。但客觀而言,港府不能亦無力再派錢,畢竟三輪防疫基金連同多輪紓困措施已花了3000億元,令財政儲備減至8,000億元。若政府持續泵水,只會耗盡財儲,在當前經濟衰退和外圍不明朗下,將會削弱本港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
筆者以為,本港各大企業在這個關鍵時刻更應承擔起社會責任,珍惜為公司打拼的員工,承諾盡量不裁員,盡力照顧在職員工福祉,團結互助。縱使環境欠佳別無選擇地要裁員,對裁減的僱員也應作出合理補償,並在未來行業需求恢復時優先考慮聘請。
可以說,中資企業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如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今年五月舉辦「同心抗疫不裁員」新聞發布會,逾4000間在港中資企業就和近200間港資企業積極響應大聯盟發起的聯署,自願承諾疫情期間不會裁員。
其中,華潤集團在早前更啟動為期三年的大型招聘計劃,宣布在年內提供1000個新職位,預計到2022年將在本港招聘共約2000人,為本港就業市場打下一隻強心針。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承諾不裁員,一些中資企業也通過注資有財政困難的港企,保住企業,從另一個層面為本港就業市場擔當「良心企業」的責任。譬如,本地零售品牌先施集團(0244)早前公布業績,虧損7188萬元,流動負債是1.1億元。公司財政這麼壞,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原因之一是內企偉祿集團(1196)全資附屬公司偉祿融資對先施作出了定期貸款8000萬元,還有最高達到7000萬元的貸款融資。正是憑着這筆巨款,先施才得以持續經營下去。
坦白說,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加上疫情,已令本港零售業步入「冰河時代」,零售店舖十室九空。偉祿集團的這筆活水,雖說是希望趁機加快「全方位掃貨」,將香港作為內地市場的擴展平台,但也救活了本港先施幾百名員工,令到他們不致失業。社會應該就此給予大大的點讚。
當然,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難捱,要真正讓就業形勢出現轉機,全力控疫,逐漸實現經濟社會活動復常才是根本辦法。政府應以清零為目標,下決心盡早實施社區強檢;各界也應齊心抗疫,助力復常,以免更多打工仔飯碗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