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失業率高企重挫港人信心
圖1 今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關於失業形勢的輿論走勢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受「修例風波」衝擊、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今年以來香港社會已是「水浸眼眉」,減薪潮、裁員潮及倒閉潮不斷襲來,經濟形勢及營商環境異常嚴峻。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分析發現,因疫情遲遲未能受控,不少行業都遭到波及,而政府救市措施並未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因而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憂慮和失望情緒正在香港市民中不斷蔓延,進而影響到港人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信心。
從年初至今香港就業市場承受巨大壓力,關於失業的討論成為貫穿全年的熱點議題,並多次引發輿情「爆點」。如圖1所示,上半年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幫助業界共渡難關,其中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高達1375億元為史上最大規模,受到輿論廣泛關注,此外民建聯議員提議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以及醫管局宣佈全體員工凍薪同樣掀起熱議,10月下旬國泰航空宣佈削減8500個職位並停止旗下港龍航空運營則猶如拋下震撼彈,該議題輿論規模升至今年以來的最高點,而最新出爐的特首施政報告中公佈了系列救失業措施,則是近期輿論關注的焦點,目前議題熱度仍在持續。
圖2 香港輿論涉失業議題討論中關於各行業的聲量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如圖2所示,在涉及失業議題討論中聲量最高的行業為餐飲業,由於疫情反復政府多次收緊社交隔離措施,使得餐飲業入座率大為受限,生意不可避免受到嚴重影響,不得不通過削減人手以降低成本,因而成為失業「重災區」。此外,零售業、航空業、娛樂業以及旅遊業、酒店業和教育業也有較高討論聲量,從業者均不同程度受到失業困擾。這些行業不僅涉及大量就業崗位,更有部分是基層普通市民維繫生存的飯碗,一旦失去就面臨「手停口停」的危機,將對社會穩定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
圖3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今年以來失業率升高原因討論的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至於就業環境顯著惡化、失業率明顯上升的原因,如圖3所示,輿論反響最為強烈的是認為政府防疫力度不足。不少觀點直指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入境檢疫存漏洞、全民強檢不推行等問題始終未解決,造成隱形病毒鏈至今仍在傳播,若還不改變防疫模式則經濟民生困頓無日無之。同時,有觀點認為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外貿急劇萎縮、全球化產業鏈幾近斷裂、美元超發洪水衝擊全球等不利因素,都給作為國際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打擊。也有聲音批評政府頒佈的救市措施「離地」,如「保就業」計劃設想過於理想化、「到喉唔到肺」,施政報告中推出名額為兩千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根本難解燃眉之急等。
此外,有輿論認為自去年以來政治嚴重對立、社會空前撕裂,社會甚至出現「攬炒」論調,面對空前嚴峻的內外形勢,香港各界若仍執拗於矛盾分歧,則艱困情勢難有轉機。還有少數觀點指出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問題由來已久,疫情衝擊下多個支柱性產業受影響,經濟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凸顯。雖然上述觀點各異,但有五成民意直接將失業率升高的矛頭指向政府,說明市民對政府相關施政表現實在難言滿意。
圖4 港人對政府的負面情緒與失業率走勢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進一步分析港人對政府的負面情緒與失業率(援引自特區政府統計處官方數據)的關係,如圖4所示,去年第三、四季度負面情緒指數達到高峰,主因是「修例風波」造成社會持續動盪、引發民意反彈,當時就有輿論認為,政治動蕩對本地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餐飲和零售業首當其衝。果不其然,政治與疫情雙重打擊下,今年以來香港失業率不斷攀升且連續數月維持在 6% 以上,港人對政府的負面情緒亦迅速上升並維持高位波動狀態。隨着第四波疫情全面爆發,以及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於11月底結束,新一波失業潮大概率將會出現,屆時港人對政府的負面情緒恐再度高漲。
圖5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降低失業率的主要觀點分佈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如圖5所示,在香港社交媒體關於如何降低失業率的討論中,佔比最高的是呼籲儘快實現本地個案全面清零,通過落實全民強制檢測、強制追蹤,迅速找出病源,有效切斷隱形傳播鏈,避免出現疫情反反覆覆、沒完沒了;同時應減少對立內耗、彌合內部分歧,努力保持穩定發展勢頭,營造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氛圍。也有部分觀點認為,政府應設立包括失業援助金在內的一整套失業援助制度,以有效幫助失業人士應付短期經濟壓力,而非讓其繼續仰賴申請手續繁複、審批程序冗長的綜援計劃。還有輿論呼籲香港應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積極恢復與內地全面通關,通過爭取內地旅客和龐大市場帶動自身經濟盡快走出困境。另外有少數聲音指出香港需積極推動長遠的經濟結構升級,扶植創科、環保、醫療保健、生物科技等新經濟的重點產業,以引導產業轉型、消化失業人口。
今年以來在多重因素疊加下,香港經濟疲弱不堪、失業率屢創新高,加上原有的房屋短缺、貧富差距、分配不公及利益固化等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導致港人怨氣與日俱增。管治班子固然願意承擔責任,全力救市並動用財政儲備紓解民困,但政策措施多治標不治本,市民對政府管治能力的憂慮依然揮之不去,並開始向更深層次延伸。在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失業率尚未見頂之際,政府需摒棄被動因應、見招拆招的作風,力排干擾、主動作為,切實找到解決問題根源的可行辦法並果斷實施,才有助於贏回市民的信心。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