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鳴: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背後透出訊息

2020-12-06
 
AAA

d420c596b2a24bdb083aea0bcf3bf019.jpg                                     

早前中國掀起了一股惜食熱,近日又有印度官員表示,中國30年來首度向印進口大量稻米、穀物。由於今年中印兩國在邊境出現衝突,關係陷入前所未見的緊張。有外媒開始猜測,中國是否面臨糧食危機?

與此同時,國際糧價也開始飆漲,11月全球糧食類大宗商品價格,漲至接近6年來最高水平,有外界認為是因為中國大量進口玉米和小麥造成,不過中方回應稱這種說法不負責任,中國的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中國可能需要從多個來源進口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近30年來首度從印度進口糧食

礙於品質問題,中國向來避免從印度採購稻米,再加上目前中印緊張關係未解。不過,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稻米出口協會主席黑天.羅(BV Krishna Rao)透露,中國在今年開始向印度進口稻米,而且明年可能還會持續進口,甚至增加購買量。

報道指出,因應泰國、緬甸和越南的大米供應緊張,印度政府近日大幅下降出口大米價格,每噸報價約300美元。

印度農業部門官員透露,中印雙方簽下貿易合約,以離岸價(FOB)每噸300美元價格出口10萬噸大米,合約總價為3000萬美元,近期已經由海運送往中國。這也是中國30年來首次向印度進口稻米。

印度稻米貿易官員指出,中國以往購買稻米的對象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今年剩餘的供應量有限,與印度價格相比,每噸報價至少高出30美元。印度最大的稻米出口商執行董事薩蒂揚.巴拉吉(Satyam Balajee)表示,中國或別無選擇,只得向印度收購。

中國媒體表示,中國的做法是「分散風險」,不依賴某一國家進口大米,令糧食進口更多元化。中國在今年11月份,曾向美國進口大米。

有中國專家認為,民眾普遍不習慣印度大米的口感,所以進口大米未必會直接進入中國口糧市場,推測或會作工業用澱粉、制入米粉或釀酒原料。

不過,印度媒體開始紛紛猜測,認為中國目前正出現糧食危機,因面臨糧食短缺,才被迫採購印度大米。外媒更加直指中國今年在疫情和持續暴雨的影響下,推測糧食減產可能達30%,市場上的稻米、高粱等農作物已加價。

中國大量採購糧食背後

事實上,外媒一直不斷報道中國出現糧食危機的消息。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周學文今年8月表示,內地今年洪澇災害已導致約600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110萬公頃完全無收成,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此外,3月以來危及玉米收成的秋行軍蟲災情、東北蝗災及南方的蝗蟲大軍等多地的蝗災亦對收成造成打擊。

以小麥為例,截至今年8月初的統計,國內收購的總量已比去年收少近940萬噸。今年玉米的收成亦恐進一步減產,估計2020年至2021年度的玉米供需缺口達1,700萬噸,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中國社科院8月亦也發表報告指,中國有可能在2021年至2025年期末出現約1.3億噸糧食缺口,其中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

不過,有港媒引述經濟學者胡星斗的話表示,其實中國用作維持人民溫飽的糧食供應暫不成問題,反而用作動物飼料的糧食供應相對緊張,特別是內地的養豬業,所面對的是廣義糧食危機。

農業農村部12月初也表示,隨着中國人口數量成長、消費結構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要維持「緊平衡」,而疫情也使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衝擊。因此必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農民、農村、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

但不光是中國,糧食危機是全球目前面臨的議題,畢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今年7月中發表《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20》報告也指出,預料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足的人口將由1.35億倍增至2.65億,今年年底平均每天會有1.2萬人「餓死」,人數可能比死於疫情更多。FAO在12月3日還表示,11月全球糧食類大宗商品價格,大漲至接近6年來最高水平,原因包括天候不佳。糧農組織指出,11月糧價指數「月增幅度是2012年7月以來最高紀錄,也讓指數來到2014年12月以來高點」。

而中國不斷進口糧食引起關注,美農業部預測,中國在本產季自美國進口以玉米為主的粗糧將創新高,向國外採購的小麥也將錄得25年來最多。對此,有外媒認為國際糧價上漲應歸咎於中國大量進口玉米和小麥。

不過中方進行了反駁,稱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全球糧食貿易不確定性增加,從而引發糧價「恐慌性」上升。

中國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表示,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只佔全球貿易的1/10,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對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有限。他表示,中國糧食進口激增的原因是國內需求迅速增長,生豬生產的復蘇促進了玉米和大豆的消費。黃漢權表示,中國的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中國可能需要從多個來源進口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要繼續制止餐飲浪費

今年8月,中國曾掀起一場運動式惜食行動,制止餐飲浪費問題。商務部與中國烹飪協會早前亦起草文件,提議設立「點菜師」,引導食客正確點菜。部份地方食堂甚至增設剩食磅,向剩食的食客罰款,上海更建議設立舉報違規餐廳的投訴熱線。

不過進入冬季以後,惜食熱卻好像有些失去了早前的熱度。不過,有媒體指出,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在1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審議。反對食品浪費依然是中國重點關注的問題,外界也關注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會對哪些問題進行規範,以及如何規範等。

不管怎麼說,中國宣告要戒除浪費,正是因為糧食緊缺敲響了警鐘。不僅中國的糧食安全正面對「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糧食生產也造成很大的影響。中國大量進口糧食並戒除餐飲浪費還將會繼續下去。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微信公眾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