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封區檢測獲多數港人認可

2021-02-01
 
AAA

105999107.jpg

圖2 香港社交媒體對港府各類檢測安排不滿程度的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5999111.jpg

圖1 香港社交媒體過去一年對檢測話題的聲量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5999115.jpg

圖3 香港社交媒體圍繞此次封區檢測話題負面議題排行(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5999119.jpg

圖4 香港社交媒體封區檢測與普及檢測話題政治化內容分佈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05999123.jpg

圖5 香港各類檢測計劃確診率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月25日清晨,港府對佐敦劃定「核心疫區」為期兩日的封區強制檢測,是繼2020年12月以來對疫廈採取撤離強制檢測後,港府積極防疫的「再升級」措施,近日這種「封區」已在多區成功實施。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雖然不少市民認為封區檢測在具體實施上有許多細節問題有待改進,但總體上對政府轉向積極主動的防疫姿態,以及展現出來的精準打擊的防疫手段表示認可。

如圖1所示,此次港府大動作無預警式封區檢測,引起香港民意的強烈反響。總體上,特區政府的防疫方針經歷了從「消極防禦」到「積極管控」的轉變,在檢測力度上也逐步加大。去年9月,港府開展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在政治化逆流干擾下收場,令檢測話題輿情達到頂峰。進入11月,為應對第四波疫情快速擴散的新形態,港府先後開展了針對的士司機等特定職業以及確診者密切接觸者的特定群組強制檢測,此後針對集中確診的居民樓進行強制檢測並配合「禁足」及強制撤離,一度引發輿論關注。而此輪封區強制檢測,相較於較疫廈強制檢測,涉及範圍與政策嚴格程度都進一步升級,令有關檢測話題達到近期新高峰。未來,隨着港府「無預警封區」常態化,相關輿情熱度料保持高位波動。

香港社交媒體總體上正面肯定此次大規模封區強制檢測的舉措。如圖2所示,對比歷次特區政府就檢測政策做出調整,社交媒體看待近期2次封區檢測的負面情緒,雖略高於疫廈檢測,但遠遠低於普及社區檢測。民眾主要稱讚特區政府終於由「佛系」抗疫轉向主動出擊,對封區檢測過程中政府的人手調度能力與行動力表示肯定。這兩次閃電封區均在一至兩日內結束,在避免民生經濟全面停擺與切斷病毒擴散鏈條之間較好地實現了平衡,亦贏得了市民讚許。

如圖3所示,此次封區檢測依舊受到了一些質疑,其中抱怨最多的是封區過於突然,造成居民缺乏物資以及上下班等準備,而政府的物資配送不及時、未顧及長者等無法在家煮食人群以及信教人群的飲食需求,也被部分輿論詬病。商家雖然事先收到通知,但政府表示不會為封區造成的經營利潤、生鮮貨品等損失提供任何補償,亦引發小部分反彈。更有人擔心封區檢測會造成類似之前慈雲山「疫區」被污名化,進一步影響區內經濟。總體上,對於封區檢測的負面輿情多是集中在政府封區行動的細節問題上,泛政治化程度較2020年9月普及檢測時期大幅降低(如圖4),說明香港民眾對疫情久拖不決的急迫性增強,更加支持政府果斷主動抗疫,反對派政治炒作已經沒有什麼空間。

多年來以高效和專業着稱的香港行政、醫療體系,過去一年在防疫問題上可謂「英名掃地」。其中,港府在各類檢測上的低效、浪費、缺乏配套,一直飽受民眾批評。不過,此次快速封區檢測,則久違展現出港府行政應有的高水平。如圖5所示,封區檢測發現無病徵患者的比率遠超其他所有檢測安排,無病徵發現率甚至高於日常檢測,充分體現了封區檢測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此次港府集中調動資源,雷厲風行完成封區檢測,最大限度避免了對香港社會整體運轉的干擾,也做到了港府防疫中一直缺乏的「精準打擊,有的放矢」目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相信,港府若能在未來的日常防疫、疫苗接種以及恢復兩地通關等問題上保持這樣的作風,香港社會終將渡過危機,恢復往日繁榮與活力。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