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電動車:香港「噠」極唔著
香港奉大市場、小政府為金科玉律,因此政府難以用「有形之手」支持特定產業。港府早於 1994 年開始推廣使用電動車,主要以稅務優惠作為誘因。但多年下來,現時全港只約有 14, 300 輛電動車,佔車輛總數的 1.6%, 當中大部分為電動私家車。 電動車的使用率不算高。為何發展停滯不前?
積極不干預
前特首曾蔭權在2009至2010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政府長遠政策目標要令香港成為亞洲區內最廣泛使用電動車的地區之一。2011年政府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指出長遠目標是在2020年,有30%私家車屬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然而,政府之後澄清這只是願景。
政策反覆
2017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圖)更為壓止車輛增長,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在預算案宣布取消豁免電動私家車全數首次登記稅,改為最多減免9.75萬元稅項。連最基本的稅務優惠都取消,市民購買電動車的誘因自己減少。政策實施前後11個月,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由5,700輛急跌至116輛。
不足一年,政府又改變政策,推出「一換一」計劃,容許舊私家車車主一換一,銷毀舊車並換電動車,可獲25萬元稅項減免。其後11個月,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略為回升至505輛。
而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上圖)又再提及支持推廣電動,預計今年首季會推出香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屆時更會提到本港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的時間表。
起步較遲 配套不足
同樣地,政府在推廣商用車轉用電動車方面亦都起步較遲,政策被指「水過鴨背」。眼見近年深圳大力在公共交通系統引入電動車,港府亦轉趨積極。按現行最新政策,本港有百分百的購車稅豁免。 企業相關資本開支享有全部的利得稅寬減 。政府亦有資助專營巴士公司購置電動車,並透過 「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約 110 輛電動商用車 (包括的士 )作試驗行駛。
本港電動車發展裹足不前的另一大原因在於配套不足,尤其是充電基礎設施。
據環保署資料,現時政府停車場內共提供782個政府公共充電器,非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充電器則有1384個。當局早前撥款1.2億元,於3年內增加超過1000個政府停車場內的公共充電器。
燃油車仍然主導市場
當局去年再出手,推出20億港元充電資助計劃,為約200個私人屋苑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當局說以平均每個屋苑有100個車位,200個屋苑即牽涉車位2萬個車位,故認為現時已達成3年有6萬個電動車車位目標的三分之一,可加快電動車轉型。
但業界就反映,私人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中幾乎多達9成人都是使用燃油車,對推動電動車的熱情有限。充電配套和相關基建發展緩慢,令本港電動車發展雪上加霜。再加上本港電動車在道路使用權上無任何優勢,燃油車仍然主導下,政府不下重手推動電動車,難以追上鄰近地區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