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研發「AI回收桶」 冀提升廢物回收量
「三色回收桶」在港面世逾20年,然而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未如理想,由2014年的37%按年下跌至2018年的30%,不升反跌,連申訴專員都宣布主動調查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有青年學院師生研發「人工智能(AI)物料分類回收桶」,透過 AI 技術分辨廢物的種類,方便用家,希望藉此提升回收量。
不少人或會因為怕麻煩,或者不清楚廢物的分類,而懶得使用「三色桶」。上圖的「AI回收桶」,外觀與一般「三色桶」差異不大,分別放置廢紙、鋁罐、塑膠及一般廢物。但當用家將廢物置於AI辨識鏡頭前,系統便會進行運算,分辨廢物的種類。假如廢物屬廢紙、鋁罐、塑膠類別,相應的回收桶蓋門便會自動打開。相反,如AI辨識到廢物不屬以上三個類別,回收桶便不會打開蓋門,這時候用家就需要把廢物投放於「一般廢物」的桶內。
團隊亦利用物聯網(IoT)技術,在4個回收桶設置超聲波傳感器,感應回收桶內的廢物量。透過感測桶內廢物的高度與感應器的距離,假如達到一定距離,系統便會把有關資料即時傳送至控制平台,協助回收公司盡快清空回收桶。
回收桶由青年學院職專文憑 (資訊科技) 學生劉晉瑋、蔡耀俊研發。今次是兩人首次編寫與AI系統相關的程式,過程中他們教導AI系統進行「機器學習」,透過圖像辨識技術,AI系統透過分析物料的形狀、線條及顏色,從而辨別廢物的種類。他們在研發過程中,搜集可作回收的廢物,並從不同角度為它們拍照;又與老師進行討論研究,以教導AI系統辨認後並分類。
二人的研發概念在VTC STEM教育中心舉辦的STEM Challenge Cup 2020,奪得「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獎」。教育中心將聯同兩名學生,改良回收桶的外觀及增加AI圖像辨識廢物的數量,亦會編寫專屬手機應用程式。改良後的AI回收桶會放置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院校及青年學院(九龍灣)校園,進行為期6個月的測試,期望可於新學年使用;中心希望長遠能把回收桶推廣予其他VTC院校及中小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