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英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近來的中英關係並不好,表現在1)保守黨內閣成員,特別是外交兼首席大臣拉布多次公開攻擊中國,旨在對華施壓或「報復」,嚴重傷害了兩國關係。
2)英國媒體頻繁抹黑中國,反華宣傳戰猶如西方冷戰時期所爲。
3)有民意調查顯示,近年英國社會對華不友善情緒加劇。
現在離2015年「中英黃金時期」才過了6年;更適逢「脫歐」,英國對華政策急轉彎不一定符合許多人原來的預期,而事發卻有緣由。
一、香港問題最多只是英國對華政策轉向的切入點。
香港動亂期間,少數暴徒侮辱國旗,揮動英國、港英和「港獨」旗幟。生活在英國的許多英國人與生活在內地或香港的中國人對此感受不一樣:前者動容,後者衝冠。
香港主權回歸祖國24年後,英國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下降了。爲了擴大存在感,英國政府對持有BNO港人入籍採取寬鬆安排。
入籍安排本屬英國內政,但由於相關安排涉及中國主權,中央和特區政府強烈反對。那項政策達到英國人預期效果可能性並不大,卻惡化了中英關係。
根據媒體報道,拉布曾提議訪華以尋求中英在BNO持有人入籍等涉港問題進行「合作」。從中國角度來看,英國在香港獲取經貿以外利益是不自量力的冒犯,中方至今尚未理會拉布的提議。
香港問題可以成爲保守黨政府對華政策轉向的切入點,但並非合適的切入點,因爲那會導致兩國外交接觸局部或完全停頓,而英方到頭來又什麼好處也得不到。
二、英國意欲重返亞洲,採取的方式卻有點怪。
英國「脫歐入亞」無可厚非,保守黨政府卻派遣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反復來南海「自由航行」。
英國「炮艦政策」的時代早已過去,國際力量對比也已發生深刻的變化;而英國《電訊報》近日也指航母到南海活動,面臨高的「意外」風險。
中國和東盟國家,包括一些英聯邦國家,都會視英艦東來爲安全挑戰。到頭來,英國恐怕得罪的國家會比武力威脅下服軟的國家還要多。
三、大英帝國的幽靈仍在英格蘭遊蕩。
英國較早完成工業革命和實現了國家管治現代化;卻有侵略、壓迫和奴役其他民族、對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進行種族滅絕、販賣黑奴等不光彩的歷史。
二戰期間及後,英國國力不濟,不情願地讓它原來殖民地的美國當上了世界霸主。一些英國人,特別是保守黨人和他們的支持者至今仍沉醉於大英帝國的昔日輝煌。
然而,英國在2020年人口約6千7百萬;GDP約2.7萬億美元,約等於中國國內經濟排行第二位的江蘇和第三位的山東兩省GDP之和。
在2018年,中國出、入口全球佔比分別爲12.8和10.8%,英國則分別爲2.5和3.4%。
因此,無論保守黨政府爲配合美國而圍堵中國,還是乘美國國力衰退之機想重當西方「老大」;英國以當前國力,想重新成爲「日不落帝國」並不現實。
四、意識形態根本就不是保守黨考慮的要素。
舊世界並不樂見中國崛起,美、英精英則是舊世界最大的得益者。
拉布等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多番就涉疆、涉港、涉藏問題指責中國侵犯人權,缺乏堅實的事實依據。而英國保守黨人考慮的不是人權、自由,他們的目的是要分裂和削弱中國,使美、英精英永遠支配全球資源分配。
涉疆等問題炒作是西方短暫的政治工具,至今僅得到一些歐美國家的附議,那會成爲西方近年最不成功的宣傳之一。
五、英國政客的個人盤算。
保守黨政府選擇了對華敵視政策,「獨立」媒體爲政府對外政策護航,民眾接收信息後則改變他們對中國的觀感。自上而下形成的反華情緒反過來又給政客可乘之機會;通過反覆散佈反華言論,他們可以爭取更多的國內支持。而拉布應有他個人的盤算。
中國的對外關係包括:中美、中俄、中歐、中國與東盟和東亞、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中英關係等。
由於英國是世界的主要國家之一,中英關係惡化會給中國與各國打交道增添麻煩;但中英關係對中國整體外交形勢影響是有限的。
整體來看,英國不是中國主要對付的國家,中美矛盾也比中英矛盾有更大的格局。
對華敵視政策也不會給英國帶來重大政治利益;反之,會對兩國未來經貿往來產生負面影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