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曾兩次自殺 「自立旅行者」走出抑鬱獲新生
憂鬱症患者在台灣出版的中文版書
疾病不僅指身體上的疾病,心靈上的疾病也不容忽視。現在,精神上的疾病逐漸受到重視,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生活樣式也在發生着急劇的變化。工作、學習壓力大,生活遭遇挫折,家庭交友不順等等......這些現代人經常患的「通病」,輕則影響心情,重則達到抑鬱,甚至走向自殺。
抑鬱症患者們活在自己內心建築起來的世界裡,與外界之間隔了一條深深的鴻溝,有些患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跨到對岸。此次,筆者採訪了一位成功從抑鬱症中擺脫出來,並獲得自由的「自立旅行者」——阪口裕樹。他在書籍《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中記錄了他曾患抑鬱症,兩次自殺到成功克服自我治癒走出的經歷。
阪口裕樹與妻子從大版來到東京接受筆者訪問
阪口裕樹 ,1987年生於日本橫濱,千葉縣長大,立教大學社會學部畢業。不隸屬任何公司,憑自己的本事環遊世界,邊旅行邊在旅途中賺取生活費,並將這種生活方式稱為「自立旅行者」(Power Traveler)。
2012年開始從事網絡行銷、聯盟行銷、個人媒體推廣架構等,只靠一台電腦就賺到穩定的收入之餘,還能自由前往海內外旅行。曾周遊東南亞和歐洲,與妻子達成環遊世界的壯舉後,目前定居大阪。2017年女兒出生以來,每年兩次全家長途旅行,同時致力於推廣「自立旅行者」的生活方式,期許能帶給更多人自由。
筆者在採訪中問他,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周圍的人應該如何給予他們支持?
阪口說:「首先是身邊的人應該和患者一起思考『逃離公司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 日本有傷病補助和失業保險,因為患上抑鬱症,暫時離開公司或者是辭職都能夠得到國家金錢上的補償。患者周邊的人在他們被逼進自殺的絕境之前,幫助他們創建能夠好好停下來休息的時間,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阪口裕樹與妻子與筆者愉快的交流
另外,他介紹道,要治療抑鬱症,「抽出時間好好地修養」這一點十分重要。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是十分疲倦的,周圍的人可能無法想像。他們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沒有辦法馬上復工復職的。如果周圍的人患上抑鬱症,給予他們空餘時間,讓他們思考自己想如何生活下去?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工作下去?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阪口說:「每個人患抑鬱症的原因都不相同。我的情況是,一邊和別人交流一邊工作,這樣的方式令我感到很有壓力。因此,我也患上了抑鬱症。如果周圍的人勸我重回職場,那我精神上會覺得很有負擔。每個人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患上抑鬱症,周圍的人應該理清這一點,並且站在他們的角度幫助他們思考問題,陪伴並支持他們。」
當筆者問他抑鬱症患者的心態時,他說:「這是因人而異的,我患抑鬱症時是害怕和別人接觸,害怕溝通交流。當時,我和父母說話都沒辦法直視他們的眼睛,也無法和朋友聯繫。非常害怕別人的目光,出不了家門,非常沒有自信。」
筆者第一次與阪口裕樹交流是通過網上視頻
針對抑鬱症患者的早期,是可以發現有自我提醒的症狀,阪口給了一下他的經驗:「抑鬱症患者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我大概是這種情況:發不出聲音、將所有東西都想得很悲觀消極、思考無法集中、睡眠也無法緩解疲勞、把自己逼進死胡同等。特別是發不出聲音,這一點最為顯著。在職場裡要想說一些自己的意見,向上級匯報工作時,聲音就停留在喉嚨裡發出不來。這種情況出現了好多次。我當時以為是『壓力』和『太累了』,只要休息一下就能夠緩解,如果當時自己意識到或許是抑鬱症,那麼我也許就能夠提早採取措施,接受治療,公司那邊臨時停工等,提早幫助自己走出來。」
筆者問道在走出憂鬱症的過程中,個人的性格方面是否發生變化時,他說:「性格方面沒有變化。如果要我現在重回企業去工作,那麼過段時間我可能又要重新患上抑鬱症了。我還是不擅長和人溝通交流,不擅長和人打交道。乘坐滿員電車並且和別人在同一個職場工作,會令我感到有很大壓力。」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是這樣的,所以我創業了,創造出自己能夠繼續工作下去的環境。我選擇了創業這條路,但是其他還有很多路可以選擇。比如跳槽、換一個種類的工作、搬家改變周圍的環境等,我們可以創造出自己便於生活的環境,這些都要比改變性格要來的簡單。要反問自己,能夠改變的東西是什麼?改變不了的東西又是什麼?在現在的職場里不適應的部分是什麼?也許能夠從這些回答中,找到自己從抑鬱症解脫的關鍵鑰匙。」
阪口裕樹的日文版書
世界上只有一個阪口裕樹,但是有無數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就像溺水者,處於混亂和睏倦中試圖謀求自救。有些人在冷靜的思考下救起了自己,但是,有些人卻無法站起身,從此墜入無盡的深淵。也許有些事情是天生註定的,我們無法改變或者難以改變。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換一種姿勢,換一種呼吸方式。也許就在放開的那一刻,在不經意之間,自己就浮出水面了。這是自己太重了所以沉下去的嗎?不是,只是這片水域可能不適合你。其實,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戰勝自己,才能重獲新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