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應試行「資助白表人士置業計劃」補資助房屋供應缺口
去年12月,政府公佈了《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在未來10年,公營房屋的建屋目標為30.1萬間,平均每年約為3.01萬間,當中資助出售房屋平均每年約9,100間。而參考同樣於去年底公佈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在2020/21至2024/25年的五年期間,資助出售房屋的總建屋量為30,800間,即平均每年約6,200間,只佔《長策》目標的68%,仍欠供應目標的三分之一。
政府亦於去年的《長策》中,表示已覓得330公頃的土地,在未來10年足夠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的數目,但在未來五年,公營房屋供應的缺口仍然相當大,反觀私營房屋單位的供應卻可達標。即使積極覓地建屋,仍然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把「麵粉」轉化為「麵包」。
在這段時間差之中,筆者建議政府可考慮推行一些資助置業的先導計劃,以補充供應不足的缺口。具體對象是容許符合房委會居屋計劃中,白表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首次置業人士,購買不高於參考平均售價的私人樓宇單位,由政府提供不高於有關單位樓價三成的資助金額,而經購買後的單位須受到居屋的轉售限制所規定,藉此藉助私人樓宇單位轉化為資助出售房屋的性質。
具體內容舉例如居屋計劃2020中,在白表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中,兩人及以上的入息為66,000元,資產限額為170萬元,而一人申請者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為33,000元及85萬元。筆者提出的這個「資助白表自置居所先導計劃」(或簡稱「白置居計劃」),適用的對象可以採用同樣的計算方式。而參考平均售價,在今期居屋計劃中,房委會採用了2020年第一季位於擴展市區及新界區內實用面積約為40平方米的單位的價格,約為616萬元。根據筆者建議,政府可向申請者資助不高於190萬元的私人樓宇金額,約佔單位三成的業權。而在購買單位後,將會受到居屋的轉售限制所規定,把私人樓宇「居屋化」,避免單位短期內被炒賣。
透過這種資助方式,可以讓申請者在選購單位上較「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更具彈性,而政府仍然持有有關單位約三成的業權,並非無償的資助,日後亦可經業主補價後收回有關資助金額,可說是變相增加了資助出售房屋的供應。為減低對私人樓宇市場的影響,筆者認為可先推出約1,000個計劃名額,以試行的方式推行。期望在目前資助出售房屋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透過不同的方式,回應市民置業的訴求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