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龍:從抗疫能力對比中印綜合國力
中國和印度本是睦鄰友好數千年的鄰邦,兩國同屬亞洲文明古國,也是人口大國。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因為邊境爭議和第三方勢力挑撥,導致了兩國如同仇敵。不少人認為印度怎麼樣也好,起碼仿效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當我們客觀對比一下,中國和印度這70多年來的發展,就能明白那一套制度更適合於亞洲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的自身情況。
首先,中國和印度同是曾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國家,同是歷經百多年的反帝鬥爭後恢復民族自主。印度獨立於1947年8月。當時的中國仍處於國共內戰,直至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才開始百廢待興的建設。換句話說,印度獨立自主的建設起步,比新中國還早2年。
其次,是70多年來的民生和基礎建設。新中國建設的探索雖曾遭遇挫敗,但以世界約9%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約21%的人口,到了1980年代基本上實現農產品和民生用品自給自足。2021年更是完成了消滅「絕對貧窮」的目標。對比印度,2020年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的貧窮人口升至1.34億人。基礎建設方面,截至2019年底,中國全國鐵路營運里程13.9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501.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生產性碼頭泊位2.3萬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2520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頒證運輸機場238個;全國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15.6萬公里;郵路和快遞服務網路總長度(單程)4085.9萬公里。對比印度,鐵路系統落後,平均時速約100公里,2017年在日本協助下開始建造孟買至亞美達巴德的新幹線高鐵,全長約500公里,預計還得於2023年才完工;印度全國道路里數為330多萬公里,但高速公路總里程則不超過950公里;印度有12個主要港口和184個中小港口,海運能力只居世界第18位。
接著,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抗疫能力的巨大差異。中國是最早爆發新冠疫情的國家,政府採取果斷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截至2021年4月底,病例約90 500個,治愈約85 600個。2020年下半年開始人民已基本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對比印度,病例約1730萬個,治愈約1430萬個。近日每日確診超越35萬,醫療系統根本無法承受。
總結而言,中國和印度擁有差不多的人口和土地面積,同在上世紀1940年代末開始自主建設,一轉眼70多年過去,西方政治制度留給印度的是什麼?中國人民探索出來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為中華民族帶來什麼?客觀對比一下,就昭然若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