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怎樣演變至「包山節」?

2021-05-21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21 at 10.12.23 (1).jpeg

長洲太平清醮,英文稱呼是”Bun Festival”,再翻譯回中文是「包的節日」,源於太平清醮裡面「搶包山」的環節。

所謂「包山」,是一個由竹枝製作,高十多二十米的圓錐形骨架。平安包的在太平清醮的角色,一方面是祭祀孤魂,另方面是祈求平安。「包山」的骨架在太平清醮舉行前一、兩星期在空地橫放紥好,之後工人會用繩索樹立,然後把由當地麵包店製作,上面印着「平安」二字的白色平安包繫在包山上。

大會每年準備3個大型「包山」,另有小型「包山」若干。在許多年前,當太平清醮進入午夜尾聲,群眾在一聲鑼響後就一窩蜂爬到包山上搶奪平安包,活動類似中國其他地方的「搶孤」習俗。傳說「包山」上的平安包能夠保祐平安,能夠吃到越高位置的平安包,得到的福氣越多,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爬到「包山」的頂部,雖然是鄰居坊眾,到那時大家已是「戰場無父子」,過程中時有發生爭執和危險場面。終於在1978年的「搶包山」活動中,其中一個「包山」支持不住倒塌,壓毁旁邊同樣爬滿群眾的「包山」,重傷者眾,倒塌一刻有電視台進行直播,畫面震撼全港,「搶包山」活動停辦,主辦單位改以派發「平安包」替代。雖然沒了刺激,但既有秩序,也較為符合衛生。

不過歷年以來,居民仍然十分希望恢復「搶包山」活動。所以「搶包山」在2005年開始重現大眾眼前,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辦。參加者經過淘汰賽和攀登訓練後,最後勝出的12人可以參加太平清醮當天午夜的「搶包山」決賽,在繫穩安全繩下於限時內爬上用鋼鐵製作的「包山」搶奪道具包,賽事以計算選手搶得道具包的得分定名次,避免了以往群眾一窩蜂搶包的危險,也增加了安全性,以及加入運動競技的元素。新的「搶包山」比賽反應甚佳,政府和長洲方面遂於往後合作,在太平清醮融入其他新環節,一併把節日打造成「包山節」,使太平清醮這個傳統節慶活動加上了時尚的新元素。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周末港客北上消費過關大排長龍,與此同時,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着內地人赴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一個香港、內地「雙向奔赴」獨特現象。

    薩日朗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