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星:賽馬 香港人的「精神樂園」
有本書曾說:「每個人每座城,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如果說茶館是北京人的生活舞台,那麼賽馬就是屬於香港的獨特標誌。」香港是集多個國際中心為一體的城市,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服務業中心、國際航運中心,而在這些最為世人所知的身份之外,香港的另一獨特地位就是國際賽馬中心。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就經常會出現香港人賭馬的情節,尤其是在一些警匪片和香港賭片中,一群人會激動地對着電視機或者現場的賭馬場面,嘴裏大聲喊着:沖啊,沖啊……。這樣的鏡頭相信很多港片愛好者一定非常熟悉,在看香港老電影時,有的人甚至沉醉於此。在新馬季「大戰」前夜的茶餐廳和公園的石凳上,攤開報紙的馬迷,目光總是迫不及待與馬經版相遇。左手一張報,右手一支筆,在自己心儀的馬匹上畫圈標識,並盤算每一場勝算最大的買馬方式,這樣的場景可謂是香港一眾馬迷最愉快的時刻。
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初期,英國人把賽馬運動引入香港,在當時稱為黃泥涌道的跑馬地舉行賽馬。最早的賽馬活動始於1844年。1850年代,已有各類錦標賽事的記載。
隨着賽馬活動在香港愈來愈受歡迎,香港賽馬會在1884年正式成立,專責管理本地賽馬的行政事務。從最初的只允許歐洲人擁有馬會會籍到接納中國人為會員並成為職業賽馬機構,賽馬會不斷地提升水準,並從事慈善活動和社會發展活動。
如今,香港的賽馬日於星期三、星期日(或星期六)舉行。 每週的賽馬日,是香港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無論男女老少都在討論馬匹實力,猜測最終結果。賽馬,這項保留了紳士風範與高雅特徵的大眾娛樂活動,早已成為香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人愛馬,不僅因為賽馬可以給他們緊張的生活帶來樂趣,也不僅是因為每場賽馬都可能產生幾個百萬富翁,更是因為賽馬代表着這座城市的某種精神。賽馬活動爭勝過程中,香港人不斷地觀察、評估、比拼,不論勝負,都能激發鬥志、提升水準。這正是香港人努力拚搏的寫照。源於馬場競技的「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賽馬精神,早已成為香港精神的一部分。
香港,這座城市裏一百多年來從不間斷的「馬照跑」,其實早已經超越了運動本身,它已經不是簡單的運動或者博彩,而是成為融入香港人血液的一種生活方式。馬運動暗合着香港每一天的城市脈動,在密不透風的鋼筋水泥之中,總不免有強烈的壓抑感,而在一馬平川的馬場裏,近距離感受馬匹的四蹄奔騰、風馳電掣,是一種極好的精神享受。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