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升學 學友社提你最忌道聽途說!
特區政府推岀大灣區發展政策,鼓勵學生到大灣區升學,特區政府亦推出不同計劃,便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近年愈來愈多香港學生不受修例風波影響,選擇到內地升學。他又建議有意到內地升學的學生應仔細謀劃,到內地親身看一看,為自己訂立最合適的升學計劃。
香港學生如有意到內地升學,多數會經「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報考,2021/22學年共有127所內地高等院校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當中包括18所來自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廣州、深圳、肇慶及東莞)的院校。
吳寶城指大灣區,特別是廣東一直是港生到內地升學的首選。他解釋,大灣區高校的學費、生活費一般較香港的低廉,生活文化亦與香港相近,同學可以較易克服文化差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另外一個原因,是不少同學本身是來自相關的地區,例如是他的鄉下,他的親人仍然是在大灣區居住,甚至他本身就是新移民,小學或初中的時候才來香港定居,令他們對內地升學沒有什麼顧慮。」
2019年修例風波,減低不少學生到內地升學的意欲,學友社早前的問卷調查顯示,應屆文憑試考生對到內地升學的意欲下降至11%,6成考生表示,因政治環境及制度,而不考慮到內地升學。不過吳寶城指,儘管意欲下降,但實際今年申請入學的數字不跌反升:「反修例運動其實更加堅定了原本打算在內地升學的同學。那批同學原本也有意願到內地升學,但在修例風波後,他會對於本港的教育、社會環境有點擔心,因此更加堅定他們去內地升學的意願。」
他說,本港學生普遍都不太清楚內地現況,令他們對內地升學有憂慮,建議有意到內地升學的學生與其道聽途說,不如趁著中四中五還有時間,親身到內地看一看,了解城市的生活水平、大學的發展、甚至是看課堂的生活,這樣對他們升學選擇就會全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