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對G7聯合公報的解讀
G7峰會在英國結束。美國白宮上載了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全稱是CARBIS BAY G7 SUMMIT COMMUNIQUÉ。
筆者下載了這份長達25頁的文件,以便「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會議精神。總體感覺是冗長,關鍵詞的使用有囉嗦之嫌。直接點名中國的內容其實不多,但字裏行間反覆強調自由民主人權是西方及印太盟友的共同價值,聯手打造「反華統一戰線」的意圖,昭然若揭。
G7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以來,破天荒第一次談及台海和平的重要性,香港及新疆亦上了議程,但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具體行動卻欠奉,可見宣示原則有餘,出手能力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據一位美國高級官員透露,七大工業國並不是鐵板一塊,美、英、加傾向於對中國採取行動,但德、意及歐盟傾向於合作。換句話說,面對中國誘人的龐大巿場,有些盟友立場不夠堅定,旗幟不夠鮮明。
另一點很值得玩味的,是拜登早前提出的所謂B3W(Building Back Better World),沒能作為計劃名稱在公報出現,只有一段提及「我們將發展新的伙伴關係,以重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will develop a new partnership to build back better for the world)」。美國原來希望啟動一項「由民主國家主導、高標凖、價值導向的透明基礎設施伙伴投資計劃」,旨在抗衡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但B3W需投入逾40萬億美元,也許資金缺口太大,連美帝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說得模稜兩可,以免尷尬。
當然,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強大的民主國家,但美式民主已現疲態,國力在衰退。中國的賢能政治以及舉國體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反而有其優勢。
拜登扛著「民主同盟」的旗幟大力開展「美式統戰」,雖有一定號召力,但畢竟還是要以實力說話。中美之間的競爭不完全是國家利益之爭,也不完全是意識形態之爭,還是治理體制之爭,發展模式之爭。中美趨向對抗的態勢,不見得是壞事,也許正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示「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