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寧:港交所送給自己的21歲生日禮物
港交所(388)趁其21歲生日極低調成立一個叫上市營運管治委員會的新委員會,功能是負責「監督」上市審批等上市科工作,表面上睇這個委員會的作用很虛。不過若回想上周政府建議擴大財務匯報局的權責,直接接掌香港會計師公會現時查察、調查及紀律處分權力(並倡議財匯局改名為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簡稱會財局),筆者不排除港交所的新招是跑慣江湖的主席查史美倫來一招先發制人,早一步自行加監(督),希望可以避免重蹈會計師公會的覆轍。
介紹翻,港交所這個新委員會至少由5人組成,當中至少3人為港交所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首任成員包括周胡慕芳、梁柏瀚及姚建華,其中周胡慕芳會出任主席,另預料上市委員會主席白禮仁,以及另外最少一名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亦會加入委員會。簡單講,這個委員會就是自己人「監督」自己人。這個問題真係被港交所前董事兼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講到口都臭,因為他一直認為,港交所的角色存在利益衝突,因為港交所除了要為股東實行盈利最大化,但與此同時,亦要發揮監管發行人職能。
其實港交所和證監會,與會計師公會和財匯局的關係有點類似。在未有財匯局之前,香港的會計行業都是採用自我監管模式,即是由業界自行監管,這個權就落在會計師公會身上,好處當然是由熟悉業內情況的人管,可以避免外行人管行內人,但與港交所同樣存有利益衝突之嫌。因此,政府於2007年成立財匯局,計劃幫會計師公會「分權」,但仍然到2019年底才正式取得香港上市公司的核數監察權。隨著香港各方形勢急轉,加上財庫局長換上新話事人許正宇,他高效地將會計師公會的主要權力收歸至準備改名為會財局的財匯局。有業界笑稱,會計師公會將淪為打牌、唱K的聯誼會。
事實上,早在2003年,由政府委任的專家小組已建議將港交所的監管權交予證監會,但政府一直未有執行。 直至2017年,證監會企圖來個大翻身,推出上市改革框架諮詢,希望奪回上市審批權,可惜在太多既得利益的持份者反對下,再一次失敗而回,但今次證監會再不是完敗,起碼加強了前置式監管。
根據證監會的《2019-20年報》顯示,至2020年3月底止年度介入35宗上市申請,認為當中可能存在嚴重的披露問題或影響公眾利益的問題,介入IPO個案較前一年度大增84%!更更更重要的是,2019年港交所被爆出「綠色通道」的重量級醜聞,後來廉政公署更拘捕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一名前聯席主管及兩名與他相關的人士,懷疑他們在兩家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審批過程中涉及貪污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
以上種種都是將港交所「聯誼會化」的好理據,曾經是證監會副主席的查史美倫,眼看會計師公會淪為聯誼會的下場,自己主動「加監」以保「主權」,是正常不過的管理手段,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而且查太的如意算盤能否打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