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飛:中國人首度進入自家太空站就是最好的國民教育
中國在上周四(17日)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太空人高飛太空,中國人擺脫美國禁止進入國際太空站及其多方面的制肘,今次自己親手建造一個中國太空站,並成功以劃時代的姿態地首次進入了自己的太空站,這是正式開啟了中國太空站的新時代,意義非凡,永載史冊。
好消息接連不斷,國家航天專家訪問團近日以高規格訪港,並隨團帶來部分月球土壤及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的模型來港展出。特區政府將於6月27日至7月初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航天展,讓市民觀賞和目睹,向香港市民進行科普教育。
去年11月24日,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到12月17日相隔23日後,返回器帶着由月球表面採集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成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着陸,標誌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據國家航天局指出,這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是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第三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也是1976年8月前蘇聯月球探測器「月球24號」帶回170克月表土壤樣本之後,相隔44年再次有國家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中國帶回的月球土壤,更比較蘇聯的數量重近10.8倍。
另有消息傳出,國家正安排出戰日本東京奧運的中國精英運動員及三名神舟十二號太空人,完成任務後即在短期內訪港。倘若兩場大型活動,如期訪港,將是在2019年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後,最大型的兩地交流活動,對緩和香港社會氣氛肯定有正面影響。奧運精英運動員及神舟十二太空人象徵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在疫情下訪港有利提振港人的國家歸属感和民族認同感。
自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國奧運精英運動員每次完成奧運賽事後均會安排訪港;自2003年至2012年,國家也一共安排過四次太空人訪港,包括2003年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員楊利偉。
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近日接受《文匯報》專訪時就表示,歡迎香港人日後更多參與載人航天工程,並指出他們已經做好在香港選拔太空人的技術準備。
由中國人首度進入自家太空站、到安排奧運奪牌運動員及太空人訪港,再到歡迎香港人日後更多參與載人航天工程,香港霎時吹起一片太空熱潮。一向被視為民族英雄的奧運運動員及太空人,如期訪港並安排他們與香港市民作交流,既可加強兩地人民的交流和信任,讓港人更加了解國家奧運運動員及太空人生活和工作等各種情況,也可提升港人的民族自信及對祖國的認同感,更能夠肯定有助普及國民教育,絕對有利無害,應大力支持。
過去兩年,中央相繼打出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的「組合拳」後,令香港及時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如今,中央開始安排上述的工作,再次突顯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關心,期盼在香港多做民意和人心的工作,再次把香港凝聚起來、團結起來,並積極融入國家大局,讓香港從過去被反對派主導的反中亂港的黑暗日子走出來,再次看到光明的日子。
與國家命運相連的香港,經常聽到教育局的官員們和各級學校的教師們埋怨或呻吟,不知如何教授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等內容,其實中國人首度進入自家太空站就是最好的教材,官員們和教師們又有沒有好好運用呢?請君好好珍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