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從革命聖地延安看中國的未來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延安的神聖地位無可比擬。
中國共產黨以無神論者自居,但這沒有影響它把延安奉為革命聖地。共產黨人和普通百姓都猶如朝聖一般,到延安遊覽參觀,很多人還裝扮成當年的紅軍,拍照留念。
1935年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及黨的其他領導人在這裡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之後在這裡生活戰鬥了13年之久,把紅軍打造成了無堅不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最終解放全中國,於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近年來,延安又有了新含義。國家主席習近平年青時曾在延安的貧困農村工作生活過7年,而他生活過的地方已成為新的聖地。中國宣傳機器高調宣傳他的這段知青經歷,指出這段經歷對錘鍊習近平的性格和品質起了決定性作用,使他成為毛澤東之後中國最強大的領袖。
本月,我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國際媒體團,參訪了延安的幾個重要聖地,並出席了一個討論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及其妻子海倫·斯諾遺產的研討會。1936年,作為第一個進入紅色根據地的美國記者,斯諾對毛澤東及黨的其他領導人進行了多次深入採訪。依據採訪和對話素材,斯諾撰寫了《西行漫記》(亦譯《紅星照耀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
今天的延安,人口200多萬。長期以來,一提到延安,人們想到的都是窯洞和黃土高原,腦海裡呈現的也是貧瘠之地的畫面。然而,當你開車穿行在延安大街小巷時,極目所望,周邊山巒起伏,滿眼都是綠色。當地陪同官員總是不失時機地對習近平大加讚揚,但他們也承認,早在1998年,延安已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對搬離山區窯洞的農民給予補償。如今,延安已舊貌換新顏,城裡高樓林立,但作為旅遊景點,一些窯洞被保留了下來。
毛澤東居住過的窯洞,是延安行必須要參觀的項目。延安有445個共產黨早期活動場所及30個類似主題的博物館。在延安的13年裡,毛澤東住過不同的窯洞,但最著名的就是棗園和楊家嶺。在楊家嶺,他的住所包括兩個窯洞,裡邊有一張木製寫字檯,兩把躺椅,一張床及牆上掛着的一張家庭照,照片中是他第四任妻子江青和其中一個孩子。
在窯洞院落裡,有個小石桌,是毛澤東1946年接受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採訪的地方。採訪中,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參觀這些景點時,導遊一直強調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生活是如何簡樸,是如何不知疲倦地為黨和人民辛勤工作,但對黨所犯錯誤及政治的殘酷性隻字不提。其犯錯或政治殘酷性的例證是,對年輕革命者劉志丹及習近平之父習仲勛的迫害,在血腥的權力鬥爭中,他們險遭活埋。
去延安,如果不去梁家河朝聖,就等於沒去過延安。梁家河距延安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1969年,15歲的習近平作為知青,從北京來到這裡。今天,村子周圍的山嶺已是滿眼翠綠,電動汽車在柏油馬路上馳騁,把遊客運送村裡。在這裡,習近平居住過的窯洞,已被妥善保護並對遊客開放。
展覽室裡,展品描繪了他那7年的艱苦生活:沒電,沒自來水,食不果腹。不誇張地說,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20年了,但習近平那時的生活狀況與其父親30多年前在延安時的生活幾乎沒什麼兩樣。1988年,習近平已升任廈門市主要領導,在他推動和幫助下,梁家河終於通了電。又過了20來年,村民才終於喝上了自來水。
那7年裡,習近平多數時間都是與其他五六個人共住一個窯洞,共睡一個大炕。村官和導遊給遊客講述習近平的故事時,稱他雖然年輕,但已表現出超強的領導力,能與村民打成一片,教他們識字,為村民打井等。
在習近平住過的一個窯洞裡,展示着一份1974年手寫的習近平入黨批准書。也就是那一年,20歲的習近平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據報道,習近平先後遞交10多份入黨申請書,但一直沒被批准入黨,這可能與他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迫害有關。
回憶自己在梁家河的歲月時,習近平說他15歲來到這片黃土地時,也感到困惑,但在22歲離開時,他已有堅定的人生目標。2015年,身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重返梁家河,說他從梁家河的歲月和生活中學到了很多,梁家河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確實如此。毛澤東和習近平都曾在延安居住生活過,這一事實也使共產黨的敘事更為順理成章,即習近平是毛澤東之後又一偉大領袖,且他們都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毛澤東領導成立了新中國,而在新時代裡,習近平正領導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容易接受的,但中國當局希望外界也能接受並理解這種敘事。這也是舉辦「新時代斯諾」國際論壇的初衷。出席研討會的,既有斯諾夫婦的家人,也有曾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去過延安及其他革命根據地並在那裡工作過的「外國友人」,包括來自美國、新西蘭及其他國家的醫生,還有官方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及在官辦英文媒體《中國日報》和《上海日報》等工作的外籍人士。
顯然,在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百年之際,中國認為紀念斯諾具有無限的宣傳價值。目前,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急轉直下。論壇主題就是希望和鼓勵更多外國記者成為今日之斯諾,但這似乎是個難以實現的任務。
一論壇主持人的話可謂一針見血。他援引皮尤研究中心去年10月發佈的報告稱,在許多發達國家,對中國持負面觀點的比例已升至歷史高位。他表示,在當今環境之下,斯諾的作品在西方是不可能被發表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