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經濟帶
2003年10月,中國首條高速鐵路「秦瀋客運專線」通車,之後高鐵網路越建越長、越建越大。全國339個城市,近七成已開通高鐵。
從高鐵的數據或多或少可看得出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班次最繁忙的城市來講,上海日均近700班排名第一,北京第二,南京第三,前十位城市中長三角佔六個。長三角和京津冀不僅擁有數量眾多的高鐵站,也是全國高鐵通行最繁忙的地域。連接這兩大經濟區的「大動脈」,就是京滬高鐵。
京滬高鐵是中國客流量最大、最繁忙,更是世界營運時速最快的高鐵路線,以時速350公里來往北京與上海,途經蘇州、南京、天津等地。自2011年通車,十年間運送13.5億人次旅客,行程超過15.8億公里,相當於繞赤道跑了近4萬圈。
京滬高鐵在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築起了一條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快速通道,加速了技術、產業、資本,從京津滬等大城市向沿線地區的轉移擴散,實現地區專業化分工,同時帶動沿線旅遊業發展,亦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設「高鐵新城」、「高鐵經濟帶」,以高鐵為基礎,沿線各省市互相合作,共享資源,形成一個經濟一體化區域。
高鐵為城市帶來多大經濟效益呢?以京滬高鐵途經的山東濟南西站為例,還未建站的時候,附近不過是一大片鄉村,如今已經變成濟南高新產業區域,省會大劇院、國際會展中心等相繼落成,更打造被稱為「醫療矽谷」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項目。京滬高鐵通車的2011年,濟南經濟總量約為4400億元人民幣,2020年已經增長到逾萬億,增幅高達1.3倍。
又例如,同樣在山東的泰安市因為有了泰安西站,規劃建設泰安高鐵新區,加快城鎮化,城鎮化率由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63%。
過去幾年長三角高鐵網快速擴展,已經有超過6000公里那麼長,現在至2025年還會增加3500公里,即是差不多達到1萬公里,有望帶動更多「高鐵新城」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