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圍:香港是無地可用 還是有地難用?

2021-11-16
 
AAA

 2.jpg

香港土地問題嚴峻毋庸置疑,不過真正嚴峻的「問題」究竟在於缺乏土地,還是行政緩慢拖累土地供應,或許可以從目前數以百幅用作養蚊曬太陽的閒置官地中,一窺端倪。

本港的未批租政府土地,由地政總署管理。地政總署自2017年起,將「可供申請短期租約用地」上載至其「地理資訊地圖」網頁,供有興趣的非政府組織 (NGO) 申請使用,作短期社區、團體或非牟利用途,目前約有700項可申請作綠化或政府/機構/社區用途的空置政府用地。2019年政府更推出資助計劃,預留10億元供相關組織作為租地時的基礎配套、修葺工程等費用的資,3年過去,成效如何?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日前在網誌透露,過往3年,共有120多幅可供申請短期租約用地接獲團體申請,至今只有30多宗獲批,僅佔當中約四分之一。政府解釋,地政總署考慮是否批出有關申請時,主要考慮建議的短期用途能否惠及社群,同時亦考慮申請人的營辦能力等等,又指這些土地在使用上涉及基建交通限制、缺乏車輛通道等不同技術限制。此外,網誌更刻意提到地政總署去年已增訂指引,一般須於接獲申請當日起計,不超過12個月內完成處理程序,極力為龜速審批解畫。

不過,再多的解釋都無法掩飾冗長官僚程序窒礙善用土地資源的事實。今年初就曾有報道指,獲批個案當中,近半審批時間超過20個月,當中觀塘體育促進會申請租用一幅九龍海濱道觀塘用地,用作非牟利體育訓練中心及附屬儲存設施,審批時間竟長達5年,屬眾多申請之冠;局長網誌提及的九龍前賈梅士學校項目,由香港話劇團租用作表演藝術用途,處理申請亦歷時達58個月,預計今年底才動工改建,最快一年後始投入服務。

申請獲批的項目要耗費極長時間,至今未聞回音的項目又如何?中西區舊樓林立,不少經已拆卸等候重新規劃,部分已列為可供租用的政府空置土地。區內民間團體有意租用作臨時休憩用途,稍稍清除雜草、設置檯櫈已可開放予附近街坊使用,這類如此簡單的申請卻如石沉大海,渺無音訊,市民不禁會問:「唔係起任何建築物,咁都寧願丟空餵蚊曬太陽唔用得?」

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已經「水浸眼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願景,3萬公頃土地料可提供近百萬住宅單位,容納250萬人口,但預計要20至25年才可完成發展,普遍也認為太「遠水」,實難救近火。如果看看上述短期租用官地的例子,連不涉牟利、簡單整改毋須大興土木的短期租用申請,都幾近耗盡民間團體心力,大部份甚至不得要領;繼續這種效率,要建設一個都會區,時間長達四分一個世紀,也似乎很「合理」。

明顯地,在全力開拓土地來源以外,如何理順冗長複雜的規劃及審批程序,也許更為重要。事實上,發展新界要有願景,亦同時要快速行動,實事求事,已開展的新發展區項目,準備就緒的就應盡快先批先行。政府不能用一貫守舊思維,有大型發展計劃出台,就暫緩審批涉及區域內的項目,不可因為要等待北部都會區全盤計劃研究三五七年後,才逐步去做,這只會令原本已由「生地變熟地」的待發展土地,又變回「生地」曬太陽。

香港人都希望盡快改善居住環境、過更優質的生活,這是刻不容緩的。政府必須有新思維,一邊研究規劃一邊發展,同時善用私人市場力量,雙軌並行發展,才可加快建屋進程,令公眾相信現時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況,可在未來5年逐步得到明顯改善,中短期是有供應出現的,而不是只反覆見到「203X年有首批樓宇」的新聞標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