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盤點本港住宅樓市之不利因素
本年度已過了7個月,年初時港人所預期的「樓市小陽春」並沒有真正發生。除了發展商零星的樓盤於3月前錄得較理想的成交之外,本年度的香港住宅樓已呈現「價量齊跌」之現象。很明顯,本港樓市正在走下坡。
我們不妨盤點一下對香港住宅樓市的不利因素:
香港住宅樓宅供應逐漸增多。於2022年,香港私人住宅建造完成單位數量為21,170伙,創18年新高。市場估計於2024年,新建造完成的私人住宅單位數量將達至26,970伙。
據悉,2023年發展商「貨尾樓」數量亦創10多年來的新高,達至10萬個單位左右。在高息環境下,發展商的利息負擔沉重,一改多年來「惜售」的賣樓策略。不少發展商還以貼近該區「二手樓」的價錢推盤,即已經開始「減價促銷」。
據地政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於2015年內地房地產商於香港所購得土地之價值總和達香港整體市場的50%以上,已超越香港發展商。這幾年後過去,現今待售的新樓盤,多與內房商有關。自從內房市場不景氣以來,內房商缺乏資金周轉,將會想盡辦法的把香港房地產項目盡快賣出。
當各大內房商在香港急售套現,將會進一步打擊本港樓市。此外,內房商出現經營困難而被銀行及債主接管旗下香港物業,銀主盤流出市場亦會對本港樓市造成影響。
在本港住宅樓市供應增加之同時,市場需求卻正有下跌之勢。近年已有不少港人移民外國。雖然我們很難會有較可信的數據,但據悉現時已有至少10至20萬個家庭離開香港。由2020年以來,本港二手樓市場正在下跌,不少賣家為中產家庭,因需要在移民前沽出物業而願意一減再減。雖然港府推出優才通計劃,並開始開放勞工市場,但絕大部份外地人才及外勞來港工作,只會租用物業,不會立刻置業,對住宅樓市的支持作用不大。
美國聯儲局的高息政策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再加上環球經濟不景氣,內地經濟增長及本港出口不似預期。內房市場泡沫爆破後,亦影響內地投資者對本港樓市的信心。即本港住宅樓市的投資需求亦在下降。
綜合來說,有眾多因素對本港住宅樓市構成打擊。因此,本港住宅市場價量齊跌,氣氛不佳。在長遠而言,香港住宅市場仍是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只要發展商的樓盤供應被市場逐步消化,本港住宅市場亦應該可以穩定下來。
只是,港府受到多年前的教訓,即使在經濟衰退及樓市不穩的情況下,仍不敢貿然撤去所有「辣招」,更不會再以「勾地」來收緊土地供應。就算我們對香港住宅樓市的前景不用太悲觀,但「樓市大升浪」理應在中短期內不會再出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