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安心出行」2.0 -- 香港通關最後一里路
香港與內地通關談判已經快要臨門一腳,但傳聞中12月的開放只是極小部分,全面通關的日程表仍是水中望月,坊間都在分析具體卡在哪裏。
按港澳辦新聞稿的說法,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談。然而筆者觀察,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香港境內的病例行跡追蹤,沒有之一。
為甚麼這麼說。之前傳媒都在關心的通關碼,其實這不算問題。要通關的民眾很明白進入內地需要提交個人資料,需要融入內地防疫系統,要求他們使用內地健康碼是水到渠成的事。豁免隔離群組的問題也可用更嚴格的檢測、疫苗和居住要求解決。然而,最讓內地不放心的就是如果通關後香港出現零星病例,港府能否當即追蹤傳染鏈,否則也不會如媒體透露提出出現一個本地案例即「熔斷」的機制。
近一年來,香港的防疫局面有了全面提高,但在行跡追蹤方面的漏洞仍肉眼可見。「安心出行」使用鬆散,很多地方進門無人監督掃碼;很多地方依然接受填紙這種形同虛設的記錄方式。政府也在推行嚴格系統的過程中患得患失,街市要求掃碼居然還要分食環署管理的街市和其他街市。以此思維,如何保證本地病例出現時100%迅速撲滅?
所以通關在即,港府應將以「安心出行」App為基礎的行跡追蹤工作「升級」到2.0版本。簡單講就是十二個字:嚴格執行,補充服務,強制措施。
首先,第一步應嚴格規定進入所有可能長時間停留的室內公共場所必掃「安心出行」,場所需安排專人監督,將此制度無死角普及。
第二步,將「安心出行」綁定手機號碼,結束靠公民自覺配合檢測的模式。如果出現病例需要強檢,政府向該手機號發送正式通知短信。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對應人士未接受檢測,則衛生署需尋人,嚴重情況需交警方處理。以此填補強檢可能出現漏網之魚的情況。
在此基礎上,設置寬限期,在全港設服務站,為沒有條件使用智能手機的市民製作實體個人二維碼吊牌,隨身攜帶。
同時配套開發「安心出行」商戶版,用來反向掃描市民的二維碼。
當然,仍然會有人因各種原因不辦理。政府可以在「安心出行」商戶版添加掃描識別身份證功能,以身份證代替個人二維碼。香港法律規定公民外出必須隨身攜帶身份證,以此解決「安心出行」覆蓋不全的問題。同時,設置這樣一個讓渡更多私隱的方法,會反向鼓勵人們使用「安心出行」。
至此,一個適合香港的、完善的行跡追蹤系統就搭建成功了。
至於全面執行後可能出現諸如人群排隊聚集的問題,可通過其他配套升級解決,如利用手機的近距離通訊技術(NFC)為「安心出行」接觸感應功能,並在公共場所設置拍卡式設備,加快通行速度。種種此類問題都可以用科技解決。
最後,在發現感染個案時,應按《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要求當事人配合出示「安心出行」數據,否則視為違法。如果當事人不使用「安心出行」,則應考慮引用《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或其他類似法例,由警方通過申請法官授權的方式,調取該人士手機定位記錄,以強制措施回溯其行蹤軌跡。此方法與前文使用身份證同理,這既符合保護市民健康和社會安定的政策初衷,又可引導民眾配合使用「安心出行」。
相信若政府參考以上建議行事,可彌補防疫漏洞,同時最大程度的平衡隱私問題,進而讓大多數市民接受。至此香港才算走完全面通關的最後一里路,補上防疫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
再多想一步,未來香港也需要對外通關。雖然現在國外疫情還在蔓延,新冠死亡率亦尚未降至流感同水平,但不管何時可行,只有搭建起有效的系統才能有備無患。到時將外國入境者納入同樣的追蹤體系,再配合一套嚴格的疫苗、檢測、監控措施,待時機成熟時逐步開放合資格者減少隔離或免隔離入境,助香港恢復國際交往。一個加強版的「安心出行」系統是一切暢想的基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