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戰:【鑑古知今】劉智鵬倡恢復學生手冊填上籍貫
常言道「鑑古才能知今」。參選今屆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的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說,香港的教育制度需要加強學生對歷史與中國文化的認識,令他們更易掌握現時世界大變局中香港扮演的角色。他認為「無需日日大鑼大鼓去處理國民教育」,反而將相關的知識融入不同學科課程中,「細水長流」的效果更好。同時他倡議學校恢復在學生手冊上重新填上籍貫一欄,「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老師需有專業精神 社會是否接受這樣的工作態度?
「不是話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不可分的一部份,就『好啊!好啊!支持! 支持!』你都要想想是不是真的!?」劉智鵬學習歷史有助判辯是非,「我現在夠膽說,是!因為我讀歷史,我知道幾時開始香港就納入了中國大一統的政府管轄範圍內,有記載的只少都2000幾年 ,還不夠長?還有好多香港問題,中國現況,世界局勢都有背景的。」
「讀得多歷史的人都聰明一點。」劉智鵬有份把舊有的通識科,改革成現時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加入了不少中國的歷史,包括香港本土史的內容。對於有學生對公社科感到抗拒,亦有老師認為公社科的教學法與以往所學完全不同,難以掌握。劉智鵬指,學生的反感只是一時,反而老師需有專業精神,「難道巴士車長當值時話我不懂駕駛這條路線?可以嗎?我們社會是否接受這樣的工作態度呢?」劉智鵬重申,教師必定較學生更容易掌握課程,不可能存在「唔識教」。
愛國教育不需要好大陣仗
如何讓年輕人對國家更有所認識?劉智鵬特別提出,幼稚園,小學,中學學生手冊上應恢復籍貫一欄。他說年輕人知道自己的籍貫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我們會關注鄉下,由鄉下的發展,從小到大。」劉智鵬說「我們不需要真的好大陣仗要話愛國教育,這個叫國民教育,其實不是太需要。」他認為不需要太多單向教化,讓學生多些回內地考察,感受一下內地的發展。在課程上「例如我們從小就要讀廿四孝,到中學有好多課程如中文的出師表、孔子、孟子那些」從中了解中國文化便可。
倡增加新界土地發展比率
劉智鵬除了是大學教授,亦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鄉議局當然議員,又曾任屯門區議會副主席,城規會成員等等,因此對本港的土地規劃亦具相當的了解。他倡議政府放寬新界土地發展地積比率,容許興建更多單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港府將新界及市區土地分開處理的辦法是沿用了港英政府時代的做法。他稱,「市區我們採取高地積比 、高高度、高密度方式建屋。新界就採取低地積比、低密度、低高度。」同一塊地,市區及新界建屋量「中間差距九萬幾千,我們長時間在新界浪費土地。」
熟悉歷史的劉智鵬說1937年政府都試過將新界土地市區化。「那塊地在哪?是界限街以北,獅子山以南,東起鯉魚門,西至長沙灣尾,荔枝角。大概幾大?有約3000公頃。3000公頃是甚麼概念?大嶼山填海都只是1000多公頃,有3個,有多少人聚居呢?按最近統計有150萬人住。新界土地市區化的一個非常之好的成果。」
不建屏風樓 料對生態影響微
時移勢逆,深圳已有不少高樓大廈。劉智鵬說,反觀香港的新界「已異化到不得了,那麼大個新界,無空間起屋,那麼大的空間在建100 ,200呎的納米樓。這是完全違反人道。」現時是時候應考慮一些過時城規的限制,加快發展土地建屋,全個社會才會受惠,不要以為收地、賠償只「益了誰」。他相信,只要發展新界西北時不建屏風樓,「大廈建得疏疏落落,候鳥是飛得過。」對生態影響輕微,亦無需開發郊野公園。
立法會選舉選委會界別將有51名候選人競爭40個議席。有關其他候選人資料詳情大家可以到這裡了解:立法會增設選舉委員會界別 51名候選人競逐40個議席
另外立法會選舉專頁亦有持續更新報導:立法會選舉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