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數碼化打造更優質建設
本港逾50年樓齡的私人樓宇佔全港私樓四分一,預計到2046年更會佔全港總樓宇一半,舊區重建和舊樓維修的需求正迫在眉睫。再加上未來計劃發展達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本港建造業亟需要大量人手。可是,香港建造商會估計,行內職位空缺高達1.5萬個,逾五成技術工人更是年屆50歲,反映建造業人手短缺兼老化。
為滿足市場需求,建造業正積極推行數碼轉型,以求提升效率、質素、安全性和環保成效。而以兼容性強的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核心,結合建築訊息模擬(BIM),便是目前最佳方案之一。
建築工程繁複瑣碎,既要管理建築圖則、文件、工地物資及機器,又要滿足政府的種種規例和環保要求,更需協調客戶、顧問公司、承建商的團隊和可能受影響的持份者。如何有效管理這些錯綜複雜兼數據格式五花八門的資料,便需要以GIS加強內外溝通。
GIS除了有強大的分析和3D顯示功能,更可以把如建築訊息模擬(BIM)、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物聯網(IoT)、數碼分身等不同格式的數據共冶一爐,毋須用戶切換不同界面。這個匯聚工程資訊的統一平台,業內又稱為通用資料環境(CDE)。它收集和存放各種與工程相關的資料,可方便內部溝通,有助團隊全面評估項目成果、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長遠的效益。以GIS建立CDE的好處是提供單一資訊來源(SSOT),所有資料只以一個特定來源為準,這可免除數據新舊不分或真假難辨的問題,也能直接連結到雲端平台,以便作進一步分析,CDE實在是項目管理成敗的關鍵。
「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中,香港機場管理局把GIS和BIM結合應用而連奪兩個獎項,另有「初創企業」在解決方案中融匯GIS和其他數據,如IoT、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而贏得殊榮。由此可見,只要建造業能夠加強數碼化的步伐,未來定能為港人打造更多優質的建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