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 星期三
 

韓詠紅:告別還是回歸俞敏洪時代

2022-01-1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N.jpg

中國「留學教父」、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1月8日在個人微信公號,曬出2021「年終總結」,感動了不少人。

年屆花甲的企業家,如此盤點剛過去的慘淡一年:「新東方好不容易生存了下來,還保存了一點實力……新東方的市值跌去百分之九十,營業收入減少百分之八十,員工辭退六萬人,退學費、員工辭退N+1、教學點退租等現金支出近200億(人民幣,下同,42億新元)。」

他也再次宣示,新東方將轉型發展非學科類教育,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轉型成銷售農產品的電商。事實上,去年12月28日,俞敏洪已啟動直播賣農產品的首秀,他賣農產品好像跟上課一樣,銷售成績平平。之後俞敏洪不再親自上陣,每天銷售額更少得可憐,每天只有幾十萬元。

俞敏洪的經歷,既是大開大合的中國時代洪流下,眾多企業家曲折命運的縮影,又打着他個人的明顯色彩。

2021年,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主旨下,中國高層猛烈打擊互聯網企業、又幾乎「團滅」了校外培訓。曾經風光無限、產值高達7000多億元的中國校外培訓產業陷入凄風苦雨,俞敏洪的個人身價也從260億元縮水到75億元,新東方集團2000多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但俞敏洪還不是最慘的。處境最慘烈的是新東方原執行總裁陳向東創立的高途集團。主營中小學在線教育的高途集團,市值去年銳減了98%,陳向東的身價也從800億元減到只有10來億元。資本市場上的財富猶如魔幻,說有就有、說沒就沒,此前一年陳向東更體驗過身價一年暴增662%的風光。俞敏洪沒有成為「最慘」企業家,主要原因是新東方的K12(小學到高中)課程業務營收比例,比高途、好未來等競爭對手稍低,所以受官方政策衝擊稍微小些。

實際上,新東方的起步原本就不是中小學補習,而是英語培訓和出國留學備考。1990年代,中國知識界一片「出國熱」,各科系的大學畢業生與研究生紛紛報考托福以求取國外大學入取與獲得獎學金,也有人勤學英語以進入外企工作。那些年,大學生群體恐怕無人不知俞敏洪的新東方。1995年,新東方的學生就達到逾萬名,俞敏洪每個月用麻袋扛鈔票到辦公室給教師們發工資,他本人也成了千萬富翁。

今天,仍有當年在新東方學英語的80後至90後,在內心感激新東方。人們形容,新東方曾經為數十萬畢業生悄悄打開了一扇門,照亮了年輕人留洋深造的夢。俞敏洪這個被人嘲笑的「土鱉」帶出了一群「海歸」,年輕教師也通過新東方獲得高收入與體面生活。

2006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企業,正式和資本掛上鉤。事後俞敏洪多次表示後悔上市,認為新東方「帶了一個壞頭」,導致國外投資者和國內培訓機構認為教育是能上市的、能賺錢的。

但新東方也無法不遵從資本市場的需要。赴美第二年,新東方就為了實現上市公司的業績與利潤增長需要,進入K12領域。再過七八年,新東方認真布局線上教育,此時一眾競爭對手學而思(好未來前身)等已砸錢投入線上教育。接着當線上教育陷入燒錢搶市場大混戰時,中國官方去年勒令小學與中學校外補習全轉為非營利機構,斷然終結了這一切。

這兩年,中國社會上非常流行一個詞:內卷,用來形容職場與校園內競爭激烈,消耗了大量精力卻依然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的模式,指淪為消耗。資本市場也會推動「內卷」,一年多前中國在線教育就曾競相燒錢營銷,刺激補習需求,甚至虛假營銷、向家長「販賣焦慮」。官方打壓了這輪瘋狂,但也沒有為培訓企業與被裁教師留更多後路,下來如何自救,大家自行解決。家長們的焦慮是否就化解了?也沒有答案。

2008年前,《中國企業家雜誌》刊登過一篇長篇特稿「俞敏洪上市之悔」,其中引述俞敏洪告訴身邊人:「上市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你犯得着嗎?你幹嗎要這麼辛苦?你不缺這個錢。」他說:「我在新東方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教學質量。這兩者在某種意義上是有矛盾的。你規模上升快了,教學質量有可能被稀釋掉。」

這麼多年過去,俞敏洪的這份糾結不知解開了沒?也許他已無需再糾結。而今多數人不看好他轉向賣農產品,有人質疑他只是想追逐下一個風口,少部分人認為他將回歸初衷,做一些有情懷的事。彷彿人人都盼望如此,但有可能嗎?回到不被大潮裹挾、不惡性競爭、沒有「內卷」的時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