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構築香港樂齡科技生態圈
作者:嶺南大學研究生院&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黃耿華博士
世界許多國家及地區都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科技創新」被視爲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樂齡科技」應運而生。雖然學術界及業界對樂齡科技尚未有明確的定義,但對其功能卻早已達成共識:一是要能提高長者的生活質素,二是要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樂齡科技對香港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因為本港是亞洲老齡化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之一,也因為本港照顧人手嚴重短缺,難以滿足院舍安老及居家安老的需求。也正因如此,香港是較早發展樂齡科技的社會之一。短短幾年,我們看到本土樂齡科技科創企業從小到大,主題教育平臺多處開花,公眾對樂齡科技產品認知度不斷提升,安老院舍在政策資助下開始採購相關設備。不過,話又說回來,現階段樂齡科技在香港已遇到瓶頸,無法向縱深發展。
兩個月以前,團結香港基金發佈了關於本港樂齡科技發展的第二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對本港齡科技供應商、需求方、基礎設施、投資和人才發展等範疇進行技術性評估並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議。不過引起筆者注意的是,報告中提及「樂齡科技生態」的概念。事實上,團結香港基金團隊在準備該報告的過程中,也曾到訪過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體驗館,並與嶺大團隊及筆者進行過意見交流,雙方都認同香港樂齡科技不同持份者之間、各子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無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是當前發展的最主要障礙。
例如,本港許多樂齡科技科創企業只顧「低頭研發」,卻忽視了對院舍機構及個人用戶的需求調查。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團隊過去幾年組織了多場科創企業與安老院舍及個人用戶的「供-需洽談會」,大受歡迎。另外,在政府的樂齡及康復科創應用基金的資助下,不少院舍都添置了產品,例如電動站立式輪椅、電動移位機、陪伴機械人、虛擬實境康復訓練系統等等。然而,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一些院舍購置完這些產品後又棄之不用,理由是院舍一線照顧員工教育水平較低,無法操作這些複雜的機器。事實上,近年來不同團隊都在致力於樂齡科技教育及樂齡科技大使的培訓,如果能將現有的教育培訓體系與樂齡就業體系銜接上,譬如聘請受過良好訓練的樂齡科技大使到院舍工作,協助操作相關設備,該問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
總之,各子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是當前香港樂齡科技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我們需要一個「整體性」、「系統化」的思維來構築一個屬於香港的樂齡科技生態圈,進而應對老齡化的挑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