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圍:抗疫需公私營機構齊出力 多建方艙醫院未雨綢繆
第五波疫情確診數字持續高企,據報政府最新推算全港或有兩成人口染疫,料3月尾至4月初是抗疫關鍵時期,隔離設施及配套是否足夠應付至為重要。無論全民強檢何時開始,由於染疫人數隨時逾120萬,新冠病毒又不斷變種,政府必須未雨綢繆,覓地興建愈多「方艙醫院」愈好。私營企業已紛紛出手捐地捐物資,可是公營機構暫未見大力援助抗疫,尤其擁有大量土地資源的科技園及「半公營」運輸機構港鐵,理應擔當更主動角色。在抗疫壓倒一切的宗旨下,政府除了將過渡性房屋及未入伙公屋改作隔離設施外,現成空置的土地無論是公營機構用地或官地,只要符合四大條件,包括土地平坦、不太近民居、有足夠交通配套及水電供應容易接駁,也應考慮作方艙醫院選址。
抗疫現時是頭等大事,社會各界也應盡其所能伸出援手,新地的「同心村」及博愛醫院的江夏圍過渡性房屋項目,已成為最新的隔離設施,但要應付來勢洶洶的疫情及全民檢測計劃,即使實行一定程度的居家隔離,也遠遠不夠。筆者當然知道,缺乏長遠土地供應一向是本港死症,但可供臨時性短期應用的土地,其實仍有不少。去年立法會文件披露,現時共有逾千幅未批租的政府土地共300多公頃,雖然部分比較近民居,但相信不難找到一些合適土地作隔離設施之用。
至於公營機構的空置土地方面,首選絕對是坐擁逾200公頃土地的科技園公司。根據傳媒報道,其轄下三個工業邨(將軍澳、大埔及元朗)仍有不少空置土地,合共達150萬平方呎,面積甚至多過新地早前捐出作方艙醫院的潭尾土地。其中將軍澳工業邨空置率逾11%,面積達90萬平方呎,當中5幅土地有部分更是相連一起,單是這裏的土地已遠超正在興建方艙醫院的新田購物城舊址,但當局一直未有考慮徵用這些土地,科技園也似乎未有想過要出手援助。
業界資料顯示,工業邨內空置土地總共有10幅,這類土地比起上述提及的官地,其實更符合興建方艙醫院的四大條件。大埔及元朗工業邨離民居頗遠,將軍澳工業邨近年附近雖多了住宅,但兩者仍有一段距離;最重要是三個工業邨已有寬闊的道路接駁,大型機械搬運及重型車出入無難度,內裏亦早已有齊接駁水電所面硬件。由於工業邨的土地已平整好,敞大的空置土地要搭建方艙醫院易如反掌,而較小面積的也很適合做隔離抗疫配套設施。
筆者相信在抗疫大前提下,工業邨內的現有廠戶,對於搭建隔離設施,應該不會有太大意見。事實上,科技園一直被批評未有善用轄下珍貴土地資源,工業邨甚至出現過不公平批租予數據中心的爭議,既然內裡有土地長期未能租出,趁此機會加以善用,也合情合理。
另外,擁有閒置車廠用地的港鐵,被指儼如地產商,借地助抗疫不應漏了它。港鐵雖屬上市公司,但政府擁75%股權,其八鄉及小蠔灣車廠地皮,多年後才會開始建屋,現時是否也可考慮拿出來作中短期方艙醫院呢?雖然兩個地方交通不算便利,不過勝在佔地甚廣,總面積逾50公頃,其餘條件也合適,理應撥出部分作為「第二梯隊」土地應對疫情之用。港鐵始終作為「半公營」機構,又常因「鐵路加物業模式」獲得豐厚利潤,在緊急關頭如不作出貢獻,實在說不過去。
未來兩個月,將是抗疫成敗關鍵,本港公營醫院「爆煲」,私家醫院一直不願大力施予援手,為人詬病,亦令抗疫工作遭逢挫折。因此公私營兩者必須一起竭盡所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有地出地,才可做到真正同心抗疫,打勝這重要一仗。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