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疫情如空氣污染 不可窒息抗疫
慶幸香港近日疫情與之前相比有所下降,雖然香港的疫情水平仍然不低,但當前的關鍵是政府要轉變防疫觀念,不能再以疫情早期的窒息抗疫手法來應對,更不能將防疫手段政治化。
我留意到近日有些媒體,應用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說內地居民以來港易來香港,可以不打針也免隔離入境,更可以拿到180天的臨時疫苗通行證。有不少媒體對此緊追不捨,認為是防疫漏洞,要堵塞。
說實話,今時今日,防疫漏洞多不勝數。每天社區有一萬幾千宗個案,我公司同事確診了,我也有與他一起吃飯,屬密切接觸者,但也可以照上班,無需居家。這算不算漏洞?當然算。飛往海外的機組人員,回港之後不需要3天隔離檢疫了,這算不算漏洞?當然算。相對而言,內地本身疫苗接種率已超90%,用來港易來港的人,絕大部分接種了疫苗,有少數沒有接種的,也給他們發臨時疫苗通行證,也算是個漏洞。但反正都千瘡百孔了,還差那麼一個小洞嗎?
更為重要的是改變觀念,新冠疫情發展至今日,再用堵塞漏洞的思維來防疫,已經毫無意義,最終只會害死香港。香港是世界的一部分,看看這幾天的空氣,污染嚴重。但治理空氣污染,必須全地球一起來努力。香港一個彈丸之地,如果其他地區、周邊地區不治理或少治理空氣污染,我們關起門來堵塞漏洞有意義嗎?沒有任何意義,只能把自己燜死。現在周邊地區已紛紛打開關門,很多地方甚至不再需要接種疫苗,更別說隔離檢疫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某些人的思維仍在說要堵塞漏洞,豈不可笑?
築牢免疫系統才是王道
新冠病毒已經肯定長留人間,打疫苗、普及特效藥、做好個人衛生、強身健體,築牢公共和個人的免疫系統,這才是王道,而不是再以切斷人員流動這些手段來堵塞病毒傳播。香港沒有內地的完整產業鏈和廣闊市場,只是全球經濟鏈條下的一葉小舟,沒有條件去搞閉關鎖港,跟隨世界其他地方恢復人員往來,是常理,根本無需論證。這個病毒,如果別人都接受了,到最後我們也只能接受,這就如空氣污染一樣,大家同在一個大氣層,空氣有多臟是全地球一起決定的,而不是我們能關起門來決定的。
國家領導人近月的多次談話,都支持香港維持獨特的國際化地位,便捷國際人員往來,其實意思已十分明確。希望特區政府主事者不要再搞政治上的寧左勿右,事事怕擔責,怕被扣帽子,而是要真正以香港的生存為重。現在的疫情環境和國際大環境,是最適合香港重新開關的時刻,錯過時機又不知要等到何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請勿再麻木不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