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抗疫轉向與「抗上」之嫌
在經歷了日增逾5萬病例的第五波疫情後,香港新增病例逐步回落,連續多日新增病例低於2萬宗。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公佈讓社會回歸正軌路線圖,希望從4月21日起分三個階段、在三個月內逐步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並且提出暫緩全民檢測,放寬外國入境限制。這是香港抗疫路線的重大調整,意味着已由奉行中國式「動態清零」,改為西式「病毒共存」。
內地社交網絡炮聲轟轟,香港不少傳統建制派罵聲一片,認為抗疫方向跑偏走樣,甚至有「抗上」之嫌。如此重大的路線調整,是否獲得中央的同意?如果獲得同意,當中又有甚麼考量?會產生甚麼後果?
自從2月中旬最高領導人就支援香港抗擊第五波新冠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內地掀起一場全力挺港抗疫的行動,希望引入「中國抗疫模式」在七一之前穩控疫情,可以風風光光舉辦回歸25週年慶典。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坐鎮深圳,主持了9場援港抗疫工作協調會。在3月16日的協調會,夏指出,各參與單位和全體工作人員要不放鬆、不懈怠,「直至取得香港疫情防控戰的最終勝利」。但短短幾天,畫風大變。按照特區政府的抗疫路線和北京的標準,「香港疫情防控戰的最終勝利」遙遙無期,內地援港人員恐怕要長期滯港。
雖然不知道這幾天發生了甚麼事情,但筆者還是傾向相信香港抗疫政策調整事先向北京匯報,並且獲得不反對通知書。首先,從政治倫理而言,抗疫已非純粹的特區政府內部事務,而是最高領導人親自關注,中央參與支援的大事,也涉及到兩地通關,重大調整不可能不事先請示。
其次,林鄭強調這是特區政府集體決策,並且罕見帶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起見記者。如果不是北京同意,兩位司長不可能陪同出席。眾所周知,兩位司長都屬於「上面有人」,權力來源並非來自現任特首。
第三,暫緩全民核酸檢測獲得國家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公開背書。梁萬年表示,這是基於疫情防控確定優先要求而做出的決定,並不意味着「躺平」。事實上,林鄭也提出暫緩全民核酸檢測,是考量內地和本地專家意見,均指出全民檢測應在疫情爆發初期或尾聲進行。現階段不適合將資源放在全民檢測上,香港社區組織能力較弱,疫情高位時,難以達到全民篩查的根本目標。
那麼,北京為何會接受香港抗疫轉向?要實現動態清零,就必須全民檢測,但此時即使勉強推行效果成疑。中央全力援港一個多月,雖然確診數字已經下降,但要在七一之前實現「社會面清零」是不可能的事。
必須承認「與疫情共存」在香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上百萬人確診,絕大部分市民自癒。香港用兩個月時間,事實上「被動」完成了群體免疫。在內地民眾眼中香港疫情仍是水深火熱,但多數港人已經擺脫恐懼,在機體和心理上都能建立起一種免疫。
香港不能與內地通關,又與海外隔絕,實際上成為孤島,嚴重影響自身競爭力。嚴苛的防疫政策,外資高管「逃亡」,外籍員工望港生畏,已經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據悉兩會期間不少商界出身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中央痛陳利害,某位福建幫「紅二代」也公開呼籲,推動香港成為全國首個實行「與病毒共存」的試驗城市,把「將錯就錯」變成「將功補過」。
那麼,北京是欣然同意,還是憤然同意呢?從內地知名網紅KOL靖海侯貼出的漫畫,大概有了答案。這幅漫畫是一名小孩在踢罐子,文字則是「一旦學會破罐子破碎,你會發現世界豁然開朗。」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大概是北京的態度。由於香港註定無法清零,也意味着和內地通關遙遙無期,至少今年內兩地無法通關。
另一焦點則是回歸25週年慶典如何搞?按照慣例,逢五慶祝,今年又是「五十年不變」走到一半,加上香港由亂及治,本來應該大慶特慶,最高領導人也將來港。如今「與疫情共存」,屆時疫情勢必持續,大慶變成小慶,領袖取消南下,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高領導人的「重要指示」(盡快穩控香港疫情)沒有得到貫徹落實,這在內地屬於重大政治事故,甚至可以上升到「國之大者」的高度。現任特首再過三個月拍拍屁股就走人,「一國兩制」之下也不可能對其查處,這個責任由誰承擔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