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為何公務員薪酬還要參考商界?
根據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建議,公務員高層可加薪7.26%,中層4.55%,低層2.04%。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竟然有此結果,即連公務員團體亦大感意外。社會各界均感到譁然,相信行政會議 (行會) 不會照單全收。
當然,公務員團體質疑調查不夠客觀及全面,不是因為認為不應該加薪,而是因為高層的加幅太高。
這所謂的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其客觀現實亦只會變成是一個「開天殺價」的過程。只要行會及行政長官「着地還錢」,對該指標作出一定的調整,把低層與中層的4.55%看齊。然後,高層的加幅則稍減至6%左右,便看起來很合理了。這不過是一個十分「小學雞」的玩意。多年來,坊間看到「開天殺價」後的「着地還錢」,很快便會不了了之。
港府在決定每年公務員薪酬調查之時,當然會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但外界只會看到這個薪酬趨勢淨指標,即只得一個公開「數據參考」,很容易便會被這唯一的調查報告牽着鼻子走。
筆者認為,公務員薪酬機制已不合時宜,絕對需要修改。理據有以下五點:
記得80年代期間,新聞報道亦曾提及政府公務員的薪酬追不上私營機構,因此造成人才流失之情況。香港70至90年代初踏入「黃金歲月」,商界發展蓬勃,經濟欣欣向榮,失業率低,各行各業加薪速度驚人,當時相對「收入微薄」的公務員才或許有需要參考商界的數據作調整。但如今經濟形勢已完全改變過來。多年前所制定的參考機制,根本早已不合時宜。
回歸以來,香港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放緩,私營機構早已非原來之美好局面,普遍市民還要不斷面臨被裁員及減薪之威脅。就算略去裁員之風險不提,大家都心知肚明,一般員工在相同的私營機構裡工作,根本難以獲得升遷,不得不每幾年「跳糟」一次,要冒險才可得到升遷及加薪之機會。相反,公務員是「鐵飯碗」,就算工作表現不濟,只要不犯錯,仍可按步就班的「向上爬」。因此,這20多年來,加入政府後從此拿着「鐵飯碗」,早已成為一般年輕人夢寐以求之事。如今,當各行各業都面臨嚴峻的前景問題及失業威脅之情形下,政府官員得到納稅人的支持,明明有「鐵飯碗」,準時「出糧」及「升遷」,還好意思喊「加薪」?
就算要比較公務員及私營機構員工之薪酬待遇,我們亦應該以「整體待遇方案」 (total compensation package) 的角度去看。只參考私營部門的薪金增幅並不夠全面及客觀。我們先不論這調查的樣本是否偏頗,只不斷要求與私營機構的薪金等齊而忽略港府一直給予公務員的優厚福利,根本就是「輸打贏要」。近30年以來,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私營機構員工不僅要面臨失業及減薪的威脅,原本享有福利更被不斷削減;很多白領原來有「長期服務金」、「房屋津貼」及「醫保津貼」早已被大幅減少或取消。就算是經濟比較好的幾年,各大機構亦只會利用「資訊不對稱」之情況,企圖「明加暗減」,即「加薪」但減「福利」。相比起來,公務員不僅薪金增幅可以與商界等齊,甚至乎更好,還可一直享有各種港府給予的福利及津貼,這不是「輸打贏要」之體現嗎?
值得大家深思的是,香港房屋供應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樓價持續高企。明明幾十年來各大私營機構早已取消各種「房屋津貼」,為何港府的高官及中層公務員,仍可享有「公務員宿舍」之福利?就算只是給予中級公務員工的所謂「宿舍」,很多還要在豪宅地段,每單位動輒過千呎,這對全港市民公平嗎?如果公務員認為自己的薪酬應該要與商界等齊,為何不先取消全體19萬公務員的「房屋津貼」及「公務員宿舍」等福利?我們尚可釋出「高官大宅」及「公務員宿含」之地段建屋。我們可把昂貴的地段可以賣給發展商興建毫宅,一般地皮則可用作興建居屋,不是已經可以憑空增加至少上10萬個住宅單位嗎?
近年,由於香港再次有「移民潮」,商界確實在鬧「人才荒」。因此,銀行及財經界也發生了一個有趣現象。疫情之下明明百業蕭條,生意難做,但各大機構都缺人手,不得不先高薪挖角,或調整現有員工之薪酬,企圖挽留人才。但值得一提的是,商界的做法向來十分靈活。現在就是「見一步,走一步」。既有堆積如山的工作,便先高薪挖角。等到明年證明經濟確實步入衰退,生意不濟之時,再裁員不遲。如果公務員要跟從今年的「薪金增幅」,也得要至少按相應的「失業率」裁員,明年更可能要「減薪」,這才稱得上合理。此外,某些金融機構為了挽留人才,確實向員工發放多一點「花紅」。但這些「花紅」是一筆過的,並非「固定收入」,甚至乎有附帶條件。例如,公司可列明若員工於一年內辭職,須交回這筆「花紅」。港府的薪酬調查把商界的「花紅」一併計算在內,是十分不公道的。
筆者希望公務員團體要承認「事實」,不要再強調「薪酬調查機制」客觀或合理。現時,公務員的薪酬水平明顯優於絕大部份私營機構。例如,假設一個成績優異的大學生加入政府公務員團隊。他可按步就班的升遷,10年後大約已有至少年薪約100萬。但若這大學生加入私營機構,則要看他的運氣及際遇了。在絕大部份行業裡,擁有10年工作經驗的員工皆沒有這個薪金水平。就算是薪酬待遇比較好的金融界別,年薪過100萬亦絕非一個太普遍的現象。
某程度上,港府架構太龐大而效率太低,根本早應該「瘦身」。以常理計,港府在「高赤字」的情況下,我們還需要不斷以「減薪」來促使「自然流失」,一方面減低開支,另一方面可真正展開具意義的「公務員改革」。
此外,當公務員的薪金加幅不理想,或逼不得已要「凍薪」或「減薪」時,筆者希望公務員不要再說出「擔心影響公務員士氣」此等「離地」的鬼話。香港各行各業皆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還理會你們的「士氣」?這幾年來,公務員都有加薪了,按理說應該「士氣高漲」罷?香港還不是給政府弄得一團糟?
筆者認為,只有打破港府官員的「鐵飯碗」,讓他們與大眾一起「同甘共苦」,才能培養出官員的對市民之「同理心」,亦可使他們不要太「離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