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之旅後的超級種子
當今世界因為氣候變化和糧食供應鏈的問題,每個國家農業生產的壓力愈來愈大。被稱為太空誘變的太空育種法,將種子送往太空來一次短途旅行之後,再培育出新品種農作物,或者可以作為應對糧食危機的新方法。
航天育種又稱為航天誘變育種,被挑選的種子送上太空,在失重、微重力的特殊環境中,種子經過高真空及強輻射等外太空環境後,都會發生變化,高能的太陽粒子和宇宙射線會破壞種子本身的遺傳物質,導致基因變異或染色體改變,突變後還會遺傳給後代。
送回地球的種子發芽後再經篩選,找出比傳統品種更優秀的植株才進行培育。專家指基因變異的種子一般能夠生產出更大的果實,耗水量較小,能抗高溫和低溫,以及抗病蟲害。在某些情況下,罕見的基因突變可以讓作物產量或抗災害力有很大的突破。
在中國東北廣袤田間栽種的小麥來頭不小,正是在太空培育出來的新麥種,稱為「魯原502」,種子在獨特的太空低重力下,小麥種子DNA發生微妙的變化,變成更耐旱、抗病蟲害的新特性品種。
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誘變育種大國,1987年首次開始農作物太空誘變實驗之後,不斷將種子或者幼苗送上太空。除小麥外,中國的科學家團隊還使用太空種子培育出新水稻、粟米、黃豆、芝麻、棉花、西瓜、蕃茄等蔬菜品種。
太空種子除了增加糧食產量之外,未來太空種植食物的研究都是為了幫助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時能夠自給自足,必須保證安全食用。隨着各國及中國的航天事業進步,更多地球植物及種子會參加太空之旅。